手足口病患儿饮食需注意,宜选清淡易消化(如粥、面条)、富含维生素(如水果泥、蔬菜)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坚硬粗糙、高糖高脂肪食物,不同年龄段患儿饮食有不同注意要点,若有特殊情况如发热呕吐食欲差,可少食多餐,极端时可鼻饲保证营养。
一、适宜的饮食选择
1.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粥类:如小米粥、南瓜粥等。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吸收,能为患儿提供能量。南瓜粥中的南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保护肠道黏膜的作用。一般来说,可将小米或南瓜煮至软烂,制成粥状,方便患儿食用。对于婴幼儿,可适当稀释,以适应其较小的消化功能。
面条:细软的面条也是不错的选择,如蔬菜面。蔬菜面中加入了蔬菜,增加了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摄入。煮面条时要煮得非常软烂,避免患儿咀嚼困难。可以搭配一些清淡的汤,如鸡汤(去油后),但要注意汤的清淡程度,避免过于油腻加重胃肠道负担。
2.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新鲜水果泥或果汁:像苹果、香蕉等水果。苹果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香蕉易于消化且能提供一定的钾等矿物质。可以将苹果、香蕉制成泥状给幼儿食用,对于较大的儿童,可以适量饮用新鲜的果汁,但要注意稀释,因为纯果汁含糖量相对较高,过量饮用可能会影响患儿的食欲和血糖等情况。例如,将苹果榨汁后,按照1:1的比例加入温水稀释后给患儿饮用。
新鲜蔬菜:例如西兰花、胡萝卜等。西兰花富含维生素K、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等,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将西兰花、胡萝卜蒸煮后切碎,加入到患儿的辅食中。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制成菜泥混入粥或面条中。
二、需避免的饮食
1.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患儿的口腔、胃肠道黏膜,可能导致口腔疼痛加剧(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多有疱疹或溃疡),同时还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例如,含有辣椒的菜肴,无论是大人的饭菜还是专门为患儿准备的食物,都应避免让患儿食用。
2.坚硬、粗糙的食物
像坚果、硬饼干等。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存在疱疹或溃疡,食用坚硬、粗糙的食物会摩擦口腔黏膜,导致疼痛加重,甚至可能使疱疹或溃疡破裂,引发感染。比如,患儿在进食硬饼干时,饼干的粗糙表面可能会刮伤口腔内的疱疹部位,所以这类食物应绝对避免。
3.高糖、高脂肪食物
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高糖食物容易滋生细菌,而且会影响患儿的食欲,导致患儿摄入其他营养物质的量减少。例如,甜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患儿饮用后可能就不想再吃其他有营养的食物了。
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手足口病患儿本身胃肠道功能可能因为疾病影响而有所减弱,食用高脂肪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不适症状。比如炸鸡、炸薯条等油炸食品,应避免给患儿食用。
三、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饮食注意要点
1.婴幼儿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在饮食上更要精细。喂养时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例如,冲泡奶粉时要按照正确的比例,保证营养的同时易于消化。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要严格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添加原则,在患病期间更要谨慎添加新的辅食种类,防止出现过敏等不适反应。同时,要注意餐具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开始有自己的饮食喜好,但在患病期间家长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让患儿认识到健康饮食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鼓励患儿多吃有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如上述提到的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注意控制患儿的零食摄入,避免在患病期间因为食用过多零食而影响正餐的进食量和质量。
四、特殊情况的饮食调整
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食欲明显下降时,可适当调整饮食方式,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患儿摄入必要的营养。例如,患儿呕吐后不要立即强迫进食,可以先让胃肠道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少量喂一些温开水,若没有不适反应,再逐渐尝试喂一些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粥等。如果患儿因为口腔疼痛完全无法进食,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的摄入,但这是在极端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应尽量通过调整饮食种类和进食方式来满足患儿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