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霉菌性阴道炎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合理穿着衣物、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滥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交叉感染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要每天用温水适当清洗外阴,选合适清洁用品;内裤要每天换且暴晒,经期勤换卫生巾;不穿紧身衣物;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不滥用抗生素;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病;性生活前后注意卫生,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孕妇和儿童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
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日常清洁频率: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一般1-2次为宜,过于频繁清洗可能破坏阴道内正常的酸碱平衡,反而增加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对于女性而言,要注意清洗顺序,先洗外阴,再洗肛门,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
选择合适的清洁用品:应选用温和、pH值接近阴道弱酸环境(pH3.8-4.5)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液等。
二、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内裤的选择与清洗:内裤应选择棉质、宽松的款式,棉质内裤透气性好,有助于保持外阴干燥。内裤要每天更换,洗净后最好在阳光下暴晒,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清洗内裤时,要与其他衣物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经期卫生:月经期间,卫生巾要勤换,一般建议2-4小时更换一次,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使用质量合格的卫生巾,避免使用劣质、不透气的卫生巾。
三、合理穿着衣物
避免穿着紧身衣物:紧身牛仔裤、化纤内裤等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有利于霉菌滋生。应尽量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或运动后,让外阴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四、增强机体免疫力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同时,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等,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外阴干燥。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霉菌等病原体的风险。
五、避免滥用抗生素
正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会破坏阴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导致霉菌过度生长。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擅自延长用药时间。例如,当因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时,要了解抗生素可能带来的菌群失调风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阴道的症状变化。如果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六、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降低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几率。
七、避免交叉感染
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注意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如果性伴侣患有霉菌性尿道炎等疾病,在未治愈前应避免性生活,或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公共卫生注意事项: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公共场所,要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公共毛巾、浴盆等物品,避免间接接触感染霉菌。例如,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后,要及时清洗身体,更换干净的衣物。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较高。孕妇要特别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穿着宽松的棉质衣物。如果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儿童:女童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每天清洗外阴、勤换内裤等。儿童的衣物要与成人衣物分开清洗,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女童出现外阴瘙痒、分泌物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带其就医,因为儿童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