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儿童、女性等易患,可通过保暖、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注意营养摄入预防,已生冻疮分轻度和中度处理,还可通过提前预防和长期保养预防复发,综合措施可降风险、缓解症状、减复发。
一、冻疮的基本认识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在肢体末梢或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耳廓、鼻尖等处。其发生与寒冷导致局部血管收缩、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不同人群发生冻疮的风险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皮肤较薄、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较差,相对更易生冻疮;女性一般末梢血液循环较男性差,也较易患冻疮;此外,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或衣着过少、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人群也易长冻疮。
二、非药物预防及缓解措施
(一)保暖措施
1.穿戴合适衣物: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应穿戴厚且保暖的衣物,如戴上保暖的帽子、围巾,穿上厚手套、厚袜子等,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的面积。儿童需特别注意手脚、耳朵等部位的保暖,选择宽松舒适、保暖性好的童装;女性可选择保暖性能佳的服饰,同时注意不要为了美观过度牺牲保暖。
2.保持环境温暖:室内可通过取暖设备保持适宜温度,如使用暖气、空调等,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对于有冻疮病史的人群,提前做好保暖预防工作很重要,如在寒冷季节来临前就开始注意肢体保暖。
(二)加强局部血液循环
1.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每天坚持散步、慢跑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如在安全的户外玩耍;成年人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但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出汗,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并更换干爽衣物,防止因潮湿加重寒冷对皮肤的影响。
2.局部按摩:每天可对手部、耳部等易生冻疮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以手部为例,可将双手互相揉搓,或用另一只手轻轻按摩冻疮易发部位,每次按摩几分钟。儿童进行局部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由家长协助或在家长指导下进行;成年人可自行掌握合适力度。
(三)注意营养摄入
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蛋类等,有助于提高机体抗寒能力。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成年人也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性,维持身体良好的营养状态,从而降低冻疮发生风险。
三、已生冻疮的处理方法
(一)轻度冻疮
如果冻疮处于初期,皮肤未破溃,可通过以下方法处理。继续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冻疮部位再次受冷。可使用温水(38-40℃)浸泡生冻疮的部位,每次浸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涂抹一些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的软膏,如肝素钠乳膏等,但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建议,尤其是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
(二)中度冻疮
当冻疮部位出现破溃时,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对破溃部位进行消毒,然后涂抹一些抗感染的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同时要更加注意保暖,尽量让破溃部位保持干燥。儿童发生冻疮破溃时,家长要特别小心护理,避免孩子用手搔抓破溃部位,必要时可给孩子戴上手套;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时更要谨慎,严格遵循医生指导。
四、冻疮的复发预防
(一)提前预防
在每年寒冷季节来临前,就开始做好保暖等预防措施。对于有冻疮病史的人群,可提前使用一些具有预防冻疮作用的产品,如含辣椒素等成分的外用制剂,但使用前需了解自身是否对相关成分过敏等情况。儿童在寒冷季节要严格按照保暖要求穿戴衣物;成年人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冻疮复发风险。
(二)长期保养
平时要注意加强皮肤的保养,适当使用一些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湿润,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对于易生冻疮的部位,可经常进行按摩等促进血液循环的操作。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选择护肤品时要选用温和、无刺激的产品;成年人也应根据自身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护肤品,长期坚持保养,降低冻疮复发几率。
目前并没有所谓能完全“根治”冻疮的方法,但通过上述综合的预防、护理及处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冻疮的发生风险、缓解已生冻疮的症状并减少其复发。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特殊人群更要谨慎处理,以保障皮肤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