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痈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由细菌感染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二者在感染深度、范围及临床表现上有差异。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痈则由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感染所致。其致病菌主要通过皮肤破损或毛囊堵塞侵入组织,免疫力低下者、肥胖人群、卫生习惯差者等更易发生,高温潮湿环境、长期摩擦挤压等因素可增加感染风险。疖痈临床表现不同,疖初期红肿硬结,后形成脓栓,破溃后愈合留瘢痕;痈感染范围广,有多个脓头,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可伴全身症状。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必要时可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上,早期可局部热敷或外用抗生素软膏,已形成脓栓需切开引流;全身症状明显或感染扩散者需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需保持个人卫生、控制饮食、高危人群做好防护、及时处理伤口。疖痈处理不当可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出现范围迅速扩大、全身症状加剧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通过科学预防、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及改善预后,特殊人群必要时及时就医。
一、疖痈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疖和痈均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二者本质均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但感染深度、范围及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疖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炎性结节,中心可形成脓栓;痈则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感染所致,感染范围更大,可形成多个脓头,甚至形成深部蜂窝织炎。
二、疖痈的病理机制与易感因素
1.感染途径:疖痈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皮肤破损(如抓伤、擦伤)或毛囊堵塞(如油脂分泌旺盛、清洁不足)侵入组织引发感染。
2.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肥胖人群、卫生习惯差者、患有慢性皮肤病(如湿疹、痤疮)者更易发生。
3.生活方式影响:高温潮湿环境、长期摩擦挤压(如紧身衣物)、不洁饮食(高糖高脂)等因素可增加感染风险。
三、疖痈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疖的临床表现:初期为局部红肿硬结,伴疼痛及压痛;2~3天后硬结中心软化形成脓栓,疼痛加剧;脓栓破溃后脓液排出,疼痛缓解,愈合后遗留瘢痕。
2.痈的临床表现:感染范围广泛,可累及多个毛囊,形成多个脓头;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可伴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3.诊断依据: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致病菌及指导抗生素使用。
四、疖痈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1.局部治疗:早期疖痈可局部热敷或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已形成脓栓者需切开引流,避免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2.全身治疗:对全身症状明显或感染扩散者,需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
3.特殊人群治疗:
儿童:避免使用含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优先选择青霉素类或头孢类;局部处理需谨慎,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孕妇:选择对胎儿安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避免使用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老年人:需评估肝肾功能,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同时关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的治疗。
五、疖痈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1.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或挤压皮肤;勤换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
2.饮食管理:控制高糖高脂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3.高危人群防护: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肥胖者需减重;免疫力低下者避免接触公共场所的污染物品。
4.伤口处理:皮肤破损后及时清洁消毒,避免使用不洁物品覆盖伤口。
六、疖痈的并发症与就医建议
1.常见并发症:感染扩散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深部感染导致蜂窝织炎、骨髓炎;愈合后遗留瘢痕或色素沉着。
2.就医指征: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疖痈范围迅速扩大,伴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局部红肿疼痛加剧,或形成多个脓头;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或婴幼儿发生疖痈。
疖痈虽为常见皮肤感染,但若处理不当可引发严重并发症。通过科学预防、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及改善预后。特殊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必要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