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其在疼痛部位、性质与节律、消化不良症状、其他症状等方面有不同表现,儿童、老年人、女性、男性有不同特点,且饮食、精神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影响其发病与症状。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空腹时在上腹偏右等,有“空腹痛”等节律;胃溃疡疼痛多在进食后1小时内出现“进食-疼痛-缓解”节律,还有上腹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以及恶心、呕吐、体重变化、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其他症状,儿童症状不典型,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多,女性症状可能与月经有关,男性十二指肠溃疡概率相对高,饮食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影响消化性溃疡。
性质与节律: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性质多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饥饿样不适,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常常在进食后缓解,疼痛特点为“空腹痛”,典型者常为早餐后2-4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进食后2-4小时又痛,也需进食来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胃溃疡的疼痛节律性不如十二指肠溃疡明显,疼痛多在进食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一次进餐后疼痛复发,其典型表现为“进食-疼痛-缓解”。
消化不良症状
上腹胀:患者常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较为明显,这是因为溃疡影响了胃和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腹胀感。
嗳气: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表现为频繁嗳气,患者会感觉有气体从口腔冒出。
反酸:胃酸分泌过多,反流至食管,患者会感到胸骨后有灼热感,同时口腔内有酸味。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当溃疡活动较为明显时,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严重时可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的容物。例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发生幽门梗阻时,呕吐症状会较为突出,呕吐物常为宿食,有酸臭味。
体重变化:部分患者由于疼痛导致进食减少,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而有些患者因为担心疼痛不敢进食,也会造成体重减轻,但如果是胃溃疡患者发生癌变,短期内体重可能会明显减轻。
出血:少量出血时可能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如果出血量较多,可出现黑便,严重时会出现呕血,如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时,患者可呕吐鲜血,同时伴有头晕、心慌、乏力等贫血表现。
穿孔:溃疡穿透胃或十二指肠壁时,会引起急性穿孔,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呈刀割样,迅速蔓延至全腹,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常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幽门梗阻: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溃疡,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频繁呕吐宿食,呕吐量大,呕吐物含有发酵酸性宿食,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不同人群的特点
儿童: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相对少见,胃溃疡更罕见。儿童患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反复腹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有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例如学龄前儿童可能会说肚子不舒服,但无法准确描述疼痛的性质和节律。
老年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常不典型,疼痛节律性消失,无痛或轻痛者较多,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情况较为常见,如食欲不振、早饱、上腹胀等,而且老年人溃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出血、穿孔等,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出血时可能仅表现为黑便或贫血,穿孔时腹痛可能不剧烈,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
女性:女性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有时可能与月经周期有关,部分女性在月经前期或经期疼痛加重,但这并不是普遍现象。女性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月经等生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男性:一般来说,男性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概率高于女性,其疼痛的节律性相对更明显,但具体情况也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生活方式的影响
饮食因素:长期饮食不规律,如经常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或者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过酸或过甜的食物等,会刺激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增加患溃疡的风险,也会加重溃疡患者的症状。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酒精会损伤胃黏膜,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容易引发溃疡及相关症状。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肠黏膜防御机制受损,从而诱发或加重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症状。比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患消化性溃疡的几率可能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