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治疗包括内科、内镜、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内科治疗涵盖病因治疗(如酒精性戒酒、胆源性处理胆道病变)、营养支持(保证热量、营养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补充)、疼痛治疗(药物及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有胰管引流的括约肌切开术和支架置入术;手术适应证包括内科无效疼痛、假性囊肿、实质钙化结石、伴有胆道病变等,手术方式有胰管减压术和胰腺切除术;儿童患者强调早期个体化治疗,老年患者需兼顾基础疾病、谨慎选药及评估整体状况调整治疗。
一、内科治疗
(一)病因治疗
1.酒精性慢性胰腺炎: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必须严格戒酒。酒精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戒酒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戒酒的患者,病情进展速度会明显减慢。
2.胆源性慢性胰腺炎:若由胆道结石等胆系疾病引起,需处理胆道病变。如存在胆道结石,可根据结石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内镜下取石等,去除胆系病因能缓解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并防止复发。
(二)营养支持
1.热量与营养物质供给:给予患者足够的热量,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约30-40千卡。同时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可能存在脂肪泻等情况,需注意脂肪的质和量,可适当补充中链脂肪酸等易消化的脂肪。
2.维生素补充:尤其要注意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补充,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会影响这些维生素的吸收。
(三)疼痛治疗
1.药物止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如阿司匹林等,但需注意其可能的胃肠道副作用。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考虑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等,但要警惕成瘾性等问题。
2.内镜下治疗:对于胰管狭窄等导致的疼痛,可通过内镜进行胰管扩张等治疗,缓解胰管内压力,从而减轻疼痛。
二、内镜治疗
(一)胰管引流
1.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适用于胰管括约肌狭窄导致胰液引流不畅的患者。通过切开括约肌,改善胰液引流,缓解患者的腹痛等症状。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术后腹痛等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2.胰管支架置入术:对于胰管狭窄、胰管结石等情况,可置入胰管支架,保持胰管通畅。支架可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材质和类型,如塑料支架、金属支架等,有助于减轻胰管内压力,改善胰腺的分泌和引流功能。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经过规范的内科止痛治疗后,疼痛仍无法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情况。
2.胰腺假性囊肿:对于较大的、有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如囊肿直径大于6厘米,或出现压迫症状等,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选择囊肿内引流或外引流等。
3.胰腺实质钙化、胰管结石:当胰腺实质广泛钙化、胰管内结石导致胰管严重梗阻,内科治疗无法改善时,需手术处理。
4.伴有胆道病变:如同时存在胆总管狭窄等胆道病变,需手术同时处理胆道和胰腺病变。
(二)常见手术方式
1.胰管减压术:通过手术解除胰管梗阻,降低胰管内压力,如胰管空肠吻合术等。这种手术方式可以改善胰腺的引流,缓解患者的症状。
2.胰腺切除术:对于胰腺病变严重,如胰腺广泛纤维化、坏死等情况,可考虑胰腺部分切除术或全胰切除术。但胰腺切除术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慢性胰腺炎
儿童慢性胰腺炎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遗传性胰腺炎等有关。治疗上更强调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在营养支持方面,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精准提供营养,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摄入,同时要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营养缺乏会严重影响其成长。在治疗方式选择上,要谨慎权衡手术等有创治疗的风险,优先考虑非手术的内科治疗,如病因治疗等,若必须手术,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二)老年慢性胰腺炎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内科治疗中,药物选择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或与基础疾病药物有严重相互作用的药物。在手术治疗时,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因为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营养支持方面,要根据老年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等情况调整营养方案,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