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皮肤瘙痒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皮肤干燥(老年人、频繁洗澡等易出现,需避免频繁洗澡并保湿)、荨麻疹(由多种因素致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伴瘙痒,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组胺药物)、疥疮(疥螨寄生所致,要注意个人卫生、隔离治疗)、湿疹(多种内外因素引发,要找并避诱发因素、用相关药物)、糖尿病(血糖高及神经病变致瘙痒,要控制血糖、保湿)、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胆汁淤积致瘙痒,要针对肝脏病治疗、护理皮肤)、肾脏疾病(慢性肾衰代谢废物蓄积致瘙痒,要治疗肾脏病、保湿皮肤)。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人皮肤功能衰退,皮肤干燥问题更常见;生活方式上,频繁洗澡、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屏障,加重皮肤干燥;病史方面,若有鱼鳞病等遗传性皮肤疾病,皮肤干燥情况往往更严重。
应对:避免频繁洗澡,控制水温在37℃-40℃,每次洗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洗澡后及时涂抹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如含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身体乳。
荨麻疹
原因:可能由食物(如鱼虾、海鲜等)、药物、感染(病毒、细菌等)、环境因素(花粉、尘螨等)等多种因素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局限性水肿反应,导致晚上皮肤瘙痒,常伴有风团样皮疹。
影响因素: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接触过敏原的频率和种类不同会影响发病;病史方面,有过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荨麻疹。
应对: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疥疮
原因: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引起,疥螨喜欢在皮肤薄嫩部位活动,如手指缝、手腕、腋窝、腹股沟等,晚上人体活动减少,注意力相对集中,对瘙痒感觉更明显。
影响因素:年龄上,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容易感染,因为他们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皮肤较娇嫩;生活方式中,居住环境拥挤、卫生条件差容易导致疥疮传播;病史方面,近期有与疥疮患者密切接触史的人群患病风险高。
应对: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被褥并进行烫洗消毒,患者需隔离治疗,可使用硫磺软膏等药物。
湿疹
原因: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晚上患者处于休息状态,神经调节相对较弱,对瘙痒的感受更突出。
影响因素:年龄上,婴儿湿疹较为常见,与婴儿皮肤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中,接触过敏原、精神压力大等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病史方面,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湿疹风险较高。
应对:寻找并避免诱发因素,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等药物治疗,但需根据年龄等因素谨慎选择。
糖尿病
原因: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使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利于霉菌生长繁殖,引起皮肤感染,同时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病变,使神经末梢受损,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晚上血糖相对稳定,但神经病变引起的瘙痒可能更明显。
影响因素:年龄上,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皮肤瘙痒并发症;生活方式中,血糖控制情况直接影响症状轻重,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皮肤瘙痒更易发生;病史方面,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易出现皮肤瘙痒相关并发症。
应对:积极控制血糖,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可使用保湿剂缓解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
肝脏疾病
原因: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等,会导致胆汁淤积,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沉积在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晚上人体代谢缓慢,胆盐等物质的代谢也相对缓慢,可能加重瘙痒。
影响因素:年龄上,中老年患者患肝脏疾病导致皮肤瘙痒的情况相对较多;生活方式中,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肝脏疾病进而出现皮肤瘙痒;病史方面,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出现该症状。
应对:针对肝脏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损伤皮肤。
肾脏疾病
原因: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排泄和代谢功能减退,体内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蓄积在体内并随汗液排出刺激皮肤,引起瘙痒,晚上机体代谢减慢,废物蓄积相对增多,瘙痒可能更明显。
影响因素:年龄上,中老年肾脏疾病患者更易出现皮肤瘙痒;生活方式中,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饮食控制情况等会影响症状;病史方面,有肾脏基础疾病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出现皮肤瘙痒。
应对:积极治疗肾脏疾病,控制体内代谢废物水平,保持皮肤清洁湿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