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有局部症状如反复发作咽痛、异物感、口臭、扁桃体肿大,还有全身症状如消化不良、低热、头痛关节痛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增强体质、局部清洁)、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用抗生素、局部用含漱液含片等)、手术治疗(有相应指征时考虑,术后注意休息、饮食和口腔清洁等)。
一、慢性扁桃体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反复发作咽痛:患者常有咽痛发作史,尤其在受凉、劳累等抵抗力下降时易出现,儿童可能因咽痛影响进食,表现为吞咽困难等。成人也会因反复咽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影响正常的社交活动和工作中的讲话等。
异物感:患者常感觉扁桃体部位有异物,尤其是在吞咽时较为明显,这种异物感会让患者感觉不适,有时会不自觉地清嗓。
口臭:由于扁桃体隐窝内细菌滋生、繁殖,分解产生臭味物质,导致患者出现口臭症状,这会影响患者的社交关系,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
扁桃体肿大:部分患者可见扁桃体增生、肥大,儿童可能因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出现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睡眠时的缺氧可能会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等;成人扁桃体肿大也可能在睡眠时影响气道通畅,导致夜间睡眠质量差,白天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全身症状
消化不良:慢性扁桃体炎可引起全身免疫反应,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儿童可能因为消化不良影响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则可能因为消化不良影响生活质量,长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发其他胃肠道疾病。
低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左右,这是由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病原体持续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低热可能会使患者感觉身体不适,如乏力、疲倦等,影响日常活动。
头痛、关节痛等: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不适,如头痛、关节痛等。儿童可能因为头痛影响学习状态,成人则可能因为关节痛影响工作和生活,例如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劳动等。
二、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增强体质:对于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扁桃体炎的发作频率。成人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过运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慢性扁桃体炎的发作风险。
局部清洁:患者可以用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通过漱口可以清除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食物残渣等,减轻炎症反应。儿童漱口时要注意方法,避免吞咽过多盐水,可以由家长帮助进行漱口操作;成人则可以自主进行,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在急性发作期,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但要注意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产生。例如对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但要先进行皮试,排除过敏情况。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和剂量,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
局部用药:可使用含漱液、含片等局部药物,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碘喉片等。含漱液可以直接作用于扁桃体局部,减轻炎症;含片则可以在口腔内缓慢释放药物,起到消炎、止痛等作用。儿童使用含片时要防止误吞,应选择合适大小的含片,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3.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4-5次以上;或者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吞咽及发声功能;或者已经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此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儿童扁桃体切除术要谨慎,一般建议在5岁以后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因为儿童的扁桃体在免疫功能中起到一定作用,过早切除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如果符合手术指征则应及时手术。成人则根据病情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患者要注意休息,儿童要避免剧烈哭闹,防止伤口出血。术后饮食要逐渐过渡,先从冷流质饮食开始,如冰牛奶、冰淇淋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烂面条等),再到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要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避免感染。成人术后也要注意休息,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