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酒精中毒有兴奋期(血液酒精浓度50-100mg/dL时情绪高涨等)、共济失调期(血液酒精浓度100-200mg/dL时动作不协调等)、昏迷期(血液酒精浓度超200mg/dL时沉睡昏迷等);慢性酒精中毒有神经系统表现(周围神经病变、Wernicke脑病等)、消化系统表现(胃炎胃溃疡、肝硬化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不同人群受影响情况有差异。
一、急性酒精中毒的表现
1.兴奋期
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首先出现精神兴奋状态。表现为情绪高涨、健谈、言语增多,有的患者可能显得很兴奋,甚至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例如,一些饮酒者在这个阶段会过度活跃,话比平时明显增多,且可能伴有面色潮红,这是因为酒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尤其是面部血管扩张所致。此阶段一般血液酒精浓度在50-100mg/dL左右。
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儿童的身体代谢酒精能力与成人不同,儿童饮酒后更容易出现兴奋,但儿童对酒精的耐受性更差,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快速进入更严重的中毒阶段。
2.共济失调期
随着血液酒精浓度进一步升高,达到100-200mg/dL时,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走路摇摇晃晃,像企鹅走路一样。言语含糊不清,吐字不清晰,眼球震颤也较为常见,即双眼球不自主地左右或上下摆动。此时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明显受损,这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小脑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运动协调相关的部位。
孕妇饮酒时,酒精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在出生后可能出现类似共济失调的运动发育迟缓等问题,因为胎儿的神经系统对酒精更为敏感。
3.昏迷期
当血液酒精浓度超过200mg/dL时,患者进入昏迷期。表现为沉睡甚至昏迷,皮肤湿冷,口唇发绀,心跳加快,呼吸缓慢且不规则,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此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抑制,生命体征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下降,肾脏排泄酒精的功能也减弱,所以老年人发生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时,病情往往更严重,恢复时间可能更长,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等,因为老年人的咳嗽反射等保护性反射可能减弱。
二、慢性酒精中毒的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
周围神经病变:长期大量饮酒者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这是因为酒精会影响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进而损伤周围神经。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双脚像穿了袜子一样,对温度、疼痛等感觉不灵敏。
Wernicke脑病: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且营养不良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球震颤、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精神障碍。这是由于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Korsakoff综合征,表现为近事遗忘、虚构、定向障碍等。
对于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警惕慢性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尤其是老年人本身营养吸收可能就相对较差,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2.消化系统表现
胃炎和胃溃疡:酒精会刺激胃黏膜,长期饮酒可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引发胃炎,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胃溃疡。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胃溃疡患者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疼痛,然后缓解。
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例如,患者可能出现腹部逐渐膨隆,是因为腹水形成;还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女性长期大量饮酒时,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肝脏对酒精的代谢可能相对男性更慢,所以女性慢性酒精中毒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可能更高,且发展可能更快。
3.心血管系统表现
长期饮酒可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问题。酒精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心律失常,如房颤等。同时,酒精还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心脏和血管的损害。
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再加上长期大量饮酒,会使病情加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