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流鼻血常见局部因素有鼻黏膜干燥、鼻部炎症、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或鼻咽部肿瘤等,全身因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等;可通过出血量、出血原因及是否伴其他严重症状判断严重程度;应急处理是让老人坐下或半卧位、紧捏鼻翼等,不缓解需及时就医,老人要注意生活、控制疾病及特殊人群的相关事项。
一、老人流鼻血的常见原因
1.局部因素
鼻腔局部病变:
鼻黏膜干燥:老人鼻黏膜的分泌功能可能减退,加之鼻腔相对宽大,空气流经时水分容易丧失,导致鼻黏膜干燥,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例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老人更容易出现鼻黏膜干燥的情况。
鼻部炎症:如萎缩性鼻炎,鼻黏膜萎缩、变薄,血管易受损;鼻窦炎等炎症刺激也可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流鼻血。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该处的鼻黏膜较薄,气流冲击后易发生黏膜糜烂、出血。
鼻腔、鼻窦或鼻咽部肿瘤:良性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表面血管丰富,容易破裂出血。
2.全身因素
高血压:老人高血压较为常见,血压波动时可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长期高血压会使鼻腔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血管壁弹性降低,当血压升高时,血管易破裂。据统计,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0%-25%会出现鼻出血,且往往出血量较多。
动脉硬化:动脉血管壁硬化,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增加,这也是老人流鼻血的一个重要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易导致鼻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可能浸润血管等,也会出现流鼻血的情况;血友病患者因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功能障碍,也可引发鼻出血。
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导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也可能增加鼻出血的风险。
二、老人流鼻血是否严重的判断
1.不严重的情况
如果老人流鼻血是由于鼻黏膜干燥等局部轻微因素引起,出血量较少,通过简单的压迫止血等处理后能较快止血,一般病情不严重。例如,老人因室内空气干燥导致鼻黏膜少量出血,经按压鼻翼等措施后出血停止,后续改善环境湿度等即可缓解。
2.严重的情况
出血量较大:如果老人流鼻血呈喷射状或短时间内出血量较多,如一次出血量超过100毫升,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这种情况非常严重。例如,老人因高血压引起鼻腔大量出血,血液迅速流失,可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反复出血或出血原因不明:如果老人经常反复流鼻血,或者通过常规检查难以明确流鼻血的原因,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潜在疾病,如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恶性肿瘤等,这种情况需要高度重视,可能病情较为严重。例如,老人多次流鼻血,经多种检查后发现鼻咽部有占位性病变,进一步检查确诊为鼻咽癌,这种情况病情较为严重。
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果老人流鼻血同时伴有头痛、视力下降、呼吸困难等其他严重症状,往往提示病情较为复杂和严重。例如,老人流鼻血时伴有剧烈头痛,可能是颅内血管病变等引起,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处理。
三、老人流鼻血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1.应急处理
让老人坐下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呛咳。用手指紧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部,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2.及时就医
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鼻出血仍不能停止,或者老人流鼻血情况较为严重,如出血量多、反复出血等,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如鼻内镜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老人的注意事项
生活方面: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等;避免用力擤鼻、挖鼻等不良习惯;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腹压升高引起鼻腔血管破裂。
疾病控制方面: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应积极控制病情,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的老人应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人应密切关注其鼻腔情况,一旦发现流鼻血应及时协助处理;对于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人,在流鼻血时更要谨慎对待,及时就医,因为这类老人的身体耐受性较差,流鼻血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