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诊断相关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舒张试验)、过敏原检测(体内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体外过敏原检测如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胸部X线或CT检查、气道炎症指标检测(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各检查有不同意义、特点、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等。
一、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
意义:是诊断哮喘和评估哮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年龄较大(通常5岁及以上)能够配合检查的儿童,可通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等指标来判断。哮喘患儿在发作时FEV、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会降低。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哮喘患儿发作期FEV往往低于正常预计值的80%。
不同年龄儿童的检查特点:对于年幼儿童,如3-5岁,可能需要采用更具趣味性的方法辅助检查,如使用卡通形象引导孩子配合呼吸动作来获取肺功能数据,但结果解读需结合儿童的发育情况等综合判断。
2.支气管舒张试验
目的:用于测定气道的可逆性。常用药物为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如果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则提示气道可逆性改变,支持哮喘的诊断。对于不能配合进行通气功能检测的小年龄儿童,也可考虑进行该试验辅助诊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儿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能会引起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检查前需详细询问病史,评估风险。
二、过敏原检测
1.体内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
意义:通过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局部出现红肿、风团等过敏反应,则提示对该过敏原过敏。例如,对于尘螨过敏的儿童,皮肤点刺试验可快速筛查出尘螨过敏原阳性。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3-5天,以免影响结果。对于皮肤有湿疹等病变的儿童,皮肤点刺试验可能会加重局部症状,需谨慎操作。
皮内试验
原理及应用:将过敏原注射到皮内,观察局部反应。其灵敏度相对较高,但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也相对较高,临床应用相对较少,多用于皮肤点刺试验阴性但高度怀疑过敏的情况。
2.体外过敏原检测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例如,可检测对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的特异性IgE。
优势:对于不能配合体内试验的儿童,如婴儿期儿童,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是一种有效的过敏原检测方法,且相对安全。但该检测结果也可能受到近期感染等因素的影响,需综合分析。
三、胸部X线或CT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发作期表现: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可能无明显特异性改变,部分患儿可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在缓解期,胸部X线大多无异常。对于怀疑有并发症,如气胸、肺炎等的哮喘患儿,胸部X线可协助诊断。例如,当哮喘患儿出现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难加重时,胸部X线可快速排查是否发生气胸。
年龄因素影响:婴幼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应尽量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铅衣覆盖非检查部位等。
2.胸部CT检查
特殊情况应用:一般不作为哮喘的常规检查,但对于一些重症哮喘患儿,或者临床症状不典型,需要与其他肺部疾病(如先天性气道畸形等)鉴别时,胸部CT有助于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结构,如支气管的形态等。例如,对于反复喘息且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的儿童,胸部CT可能发现支气管壁增厚等改变,辅助诊断哮喘。
四、气道炎症指标检测
1.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方法:让患儿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液产生,然后对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研究发现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往往高于正常儿童。
适用人群:适用于能够配合诱导痰操作的儿童,一般5岁及以上儿童相对更容易配合。对于年幼儿童,诱导痰操作难度较大,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来获取合格的痰液标本。
2.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
原理及意义:FeNO是反映气道炎症的重要指标,哮喘患儿气道炎症时FeNO水平往往升高。例如,相关研究显示,哮喘控制不佳的患儿FeNO水平通常高于哮喘控制良好的患儿。
注意事项:检测前需避免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至少3-4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对于患有鼻炎等上气道疾病的儿童,FeNO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需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