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是指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7mmol/L、3天后<2.2mmol/L,低出生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1周后<2.2mmol/L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葡萄糖消耗增加,临床表现有无症状型和症状型,诊断靠血糖监测及病史等检查,治疗分无症状和症状性低血糖的不同处理,预防从孕母和新生儿方面着手,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速度、观察多方面变化等。
新生儿低血糖是指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7mmol/L、3天后<2.2mmol/L,低出生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1周后<2.2mmol/L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葡萄糖消耗增加,临床表现有无症状型和症状型,诊断靠血糖监测及病史等检查,治疗分无症状和症状性低血糖的不同处理,预防从孕母和新生儿方面着手,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速度、观察多方面变化等。
一、定义
新生儿低血糖是指新生儿全血血糖低于一定数值的一种病理状态。通常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7mmol/L(30mg/dl),3天后<2.2mmol/L(40mg/dl);低出生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20mg/dl),1周后<2.2mmol/L(40mg/dl)被定义为新生儿低血糖。
二、病因
(一)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
1.早产儿:早产儿肝糖原、脂肪贮存少,尤其是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肝糖原贮备明显不足,生后糖原异生途径中的酶活力低。
2.小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除糖原、脂肪贮备少外,糖异生途径中的酶活性也低。
3.围生期应激:胎儿在宫内处于应激状态,如母亲妊娠期糖尿病,胎儿高胰岛素血症,而分娩后母亲血糖供应突然中断,易发生低血糖。
(二)葡萄糖消耗增加
1.缺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感染等引起缺氧、酸中毒时,葡萄糖利用增加,同时ATP生成减少,细胞膜钠-钾泵功能失调,使细胞外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进一步加重低血糖。
2.败血症:败血症时,细菌繁殖需要消耗大量葡萄糖,导致血糖降低。
3.先天性心脏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由于心功能不全,组织灌注不足,葡萄糖利用增加,易出现低血糖。
三、临床表现
(一)无症状型
多数低血糖新生儿无明显临床表现,这是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强,且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二)症状型
1.神经症状:可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哭声弱、肌张力低,严重时可出现惊厥,多发生在出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惊厥发作时可表现为肢体震颤、双眼凝视、呼吸暂停等。
2.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呼吸暂停、青紫、体温不升等非特异性表现。
四、诊断
(一)血糖监测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等,需定期监测血糖。常用的监测方法有毛细血管血糖测定,若血糖<2.2mmol/L,需进一步行静脉血糖测定以明确诊断。
(二)病史及相关检查
详细询问母亲妊娠期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等病史。同时可进行血胰岛素、C肽、皮质醇等相关检查,以排除胰岛素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引起的低血糖。
五、治疗
(一)无症状低血糖
能进食的新生儿可先进食,并密切监测血糖,可给予母乳喂养或葡萄糖水喂养,一般能使血糖恢复正常。
(二)症状性低血糖
对于出现症状的低血糖新生儿,需立即静脉输注葡萄糖。常用10%葡萄糖溶液,速度为2-4mg/(kg·min),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输注速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六、预防
(一)孕母方面
母亲妊娠期应合理控制血糖,避免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减少胎儿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风险。
(二)新生儿方面
1.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应尽早开奶,出生后1小时内可开始喂葡萄糖水,无禁忌证者应尽早进行母乳喂养,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加强血糖监测,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及时处理。
七、特殊人群(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
新生儿低血糖时,护理上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要防止窒息和外伤。对于静脉输注葡萄糖的新生儿,要注意输液速度的控制,严格遵循医嘱,同时要观察新生儿对葡萄糖输注的反应,如有无呼吸、心率等方面的变化。另外,要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因长时间卧床等引起皮肤破损。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变化,如精神状态、肌张力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