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症状包括咽喉局部症状(急性咽痛放射至耳部、吞咽加剧,扁桃体红肿有脓栓;慢性咽干异物感,扁桃体凹凸不平有干酪样物)、全身症状(急性期发热畏寒等,儿童可能抽搐;慢性低热乏力影响发育)、邻近器官受累表现(向下引起喉炎,向鼻部扩散导致鼻炎,累及中耳引发中耳炎,儿童中耳炎发生率高),不同类型症状有差异(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以病毒感染为主,咽痛轻全身症状持续3-5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由链球菌感染,咽痛剧烈伴高热等;慢性反复发作咽痛,可引发口臭等),特殊人群症状有特点(儿童婴幼儿拒食流涎等,易并发全身病;老年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合并糖尿病感染难控;妊娠期女性咽痛可能引发宫缩,用药有禁忌),要做好症状监测与就医(家庭观察体温、咽痛等,儿童警惕脱水;紧急就医情况有持续高热等;慢性发作多或引发睡眠呼吸暂停建议切除),还要采取预防措施(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接触患者,流感季戴口罩,增强免疫力,儿童按时接种疫苗)。
一、扁桃体炎的典型症状及临床特征
1.1咽喉部局部症状
急性扁桃体炎以咽痛为核心表现,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单侧或双侧扁桃体红肿时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动作(如饮水、进食)时疼痛加剧,婴幼儿可能因无法表达而出现拒食、流涎。查体可见扁桃体充血,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脓性分泌物,形成“脓栓”时提示化脓性感染。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咽干、异物感,检查可见扁桃体表面凹凸不平,隐窝口有黄白色干酪样物渗出。
1.2全身性症状
急性期常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5℃,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可能达40℃以上,同时出现畏寒、寒战、头痛、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因高热引发抽搐,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慢性反复发作者多表现为低热、乏力、食欲减退,长期可影响生长发育。
1.3邻近器官受累表现
炎症向下蔓延可引起急性喉炎,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向鼻部扩散导致鼻炎,表现为鼻塞、流涕;累及中耳时引发急性中耳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儿童患者因咽鼓管短平直,中耳炎发生率较成人高,需警惕听力损伤风险。
二、不同类型扁桃体炎的症状差异
2.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
以病毒感染为主,表现为扁桃体弥漫性充血,表面无渗出物,咽痛较轻,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持续3~5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2.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扁桃体显著肿大,表面覆盖黄白色脓性渗出物,咽痛剧烈,常伴高热(39℃以上)、寒战、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80%,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
2.3慢性扁桃体炎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咽痛,每次发作持续1~2周,间歇期可完全缓解。查体见扁桃体慢性充血,表面不平整,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分泌物。长期可引发口臭、扁桃体结石,儿童患者可能因反复感染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三、特殊人群的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
3.1儿童患者
婴幼儿(<3岁)因表达能力有限,常以拒食、流涎、哭闹不安为首发表现,需通过触摸下颌角判断是否发热。学龄前儿童(3~6岁)可能主诉耳痛(因神经反射),需与急性中耳炎鉴别。儿童患者易并发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全身性疾病,需在病程2周后复查尿常规、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
3.2老年患者
免疫力下降导致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低热、乏力,查体可见扁桃体萎缩但隐窝深部感染,易漏诊。合并糖尿病者感染控制难度增加,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
3.3妊娠期女性
激素水平变化导致扁桃体黏膜充血加重,咽痛可能引发子宫收缩,需优先选择局部用药(如含漱液)。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妊娠期B级,可安全使用;避免使用四环素类(致胎儿牙齿着色)和氨基糖苷类(耳毒性)。
四、症状监测与就医指征
4.1家庭观察要点
每日测量体温2次,记录咽痛程度(可用1~10分自评),观察扁桃体渗出物变化。儿童患者需监测进食量、尿量,警惕脱水表现(如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
4.2紧急就医情况
出现持续高热(>39℃)超过48小时、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导致无法进食、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血性分泌物等情况,需立即就诊。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每年发作>7次,或引发睡眠呼吸暂停,建议行扁桃体切除术。
4.3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每日用淡盐水漱口2~3次;避免接触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流感季节佩戴口罩;增强免疫力,保证每日睡眠8~10小时,适度运动(如慢跑、游泳)。儿童患者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