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腹痛不发烧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可能由肠道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感染)、非感染性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等引起。可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鉴别。一般人群需休息、调整饮食、补水,密切观察;儿童要防脱水,注意精神状态等;老年人要关注潜在健康问题,及时就医;孕妇需谨慎,及时就医评估治疗。
一、腹泻腹痛不发烧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腹泻腹痛不发烧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并非特异性表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可出现腹泻、腹痛等,然而也有很多其他原因可导致腹泻腹痛不发烧,比如:
(一)肠道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除新型冠状病毒外,其他肠道病毒如诺如病毒等感染也可引起腹泻腹痛,一般不伴有发热或仅有低热,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于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腹痛等。
2.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引起的肠道细菌感染,也可出现腹泻腹痛,部分患者体温正常或仅有轻度发热,主要是由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腹泻腹痛。
(二)非感染性肠道疾病
1.肠易激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与精神因素、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症状可在排便后缓解,一般不伴有发热,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2.食物不耐受:比如乳糖不耐受,一些人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后可出现腹痛、腹泻,一般不发热,常见于饮用牛奶后出现症状。
二、如何鉴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其他导致腹泻腹痛不发烧的疾病
(一)流行病学史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询问患者是否有近期疫区旅居史、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接触史等。若有相关流行病学史,需高度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
2.对于肠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诺如病毒感染,需了解是否有集体发病情况;细菌感染则需询问近期饮食是否有不洁等情况。
(二)临床表现特点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除腹泻腹痛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乏力、干咳等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
2.肠道感染性疾病中的病毒感染除腹泻腹痛外,诺如病毒感染呕吐症状相对突出;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腹痛,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等。
3.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腹泻症状多与排便相关,且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精神因素影响明显。
4.食物不耐受导致的腹泻腹痛,有明确的食物摄入史,停止摄入相关食物后症状可缓解。
(三)实验室检查
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若核酸检测阳性则可确诊。
2.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肠道感染性疾病可通过粪便常规检查观察有无白细胞、红细胞等,以及进行粪便病毒、细菌培养等明确病原体;肠易激综合征粪便常规多无异常;食物不耐受可通过相关过敏原检测等协助诊断。
三、出现腹泻腹痛不发烧时的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充足睡眠。
2.调整饮食,暂时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减轻肠道负担。
3.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腹泻引起脱水,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4.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腹泻次数增多、腹痛加剧、出现发热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出现腹泻腹痛不发烧时,要特别注意补水,防止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儿童的肠道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调整更需谨慎,可给予儿童米汤、稀释的果汁等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腹泻次数、腹痛情况等,若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提示可能出现严重脱水,需立即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出现腹泻腹痛不发烧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老年人的肠道蠕动功能减弱,饮食调整同样要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且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由于老年人对脱水的耐受性较差,所以更要重视水分的补充,若症状持续不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腹泻腹痛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加重。
3.孕妇:孕妇出现腹泻腹痛不发烧时,要谨慎对待。饮食上需选择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食物,如山药粥等。要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如有无阴道流血、腹痛加剧等异常。由于孕妇用药需特别谨慎,所以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评估下进行合适的检查和治疗,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