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要保持清洁、观察变化;足部保护需选合适鞋袜、避免受伤;促进血液循环可适当运动、注意保暖;严格控制血糖;老年患者要兼顾其他疾病、加强家属宣教,儿童患者要关注心理、适配鞋袜和合理控糖。
一、伤口护理方面
1.保持清洁
每天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洗足部,清洗时水温要适宜,一般控制在37-40℃,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足部。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间的部位,要保持干燥,因为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加重感染。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可能受损,清洁不当易引发感染,科学的清洁能减少感染风险。
若伤口有分泌物,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但要注意冲洗压力不宜过大,防止对伤口造成进一步损伤。
2.观察伤口变化
密切观察伤口的颜色、大小、有无渗液等情况。正常伤口边缘应该是红润的,如果发现伤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发热,或者伤口渗液增多、有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感染加重,需及时就医。例如,若伤口原本较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或者颜色由红润变为苍白、发黑,都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组织缺血或感染恶化的表现。
二、足部保护方面
1.选择合适鞋袜
鞋子要宽松、舒适,鞋头要足够宽敞,避免挤压脚趾。建议选择棉质或透气性好的袜子,每天更换袜子,保持足部的干爽。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由于足部感觉可能减退,容易发生外伤而不自知,合适的鞋袜能减少足部受压和摩擦的风险。例如,皮鞋可能会有过硬的部位,容易摩擦足部皮肤,而选择宽松的布鞋或运动鞋更为合适。
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这些鞋子会增加足部受压的部位,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糖尿病足的病情。
2.避免受伤
患者要注意避免足部受到任何外伤,如刺伤、烫伤、擦伤等。在修剪指甲时,要注意避免剪伤周围皮肤,指甲应修剪成平齐的形状,不要过短或过深,修剪时最好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因视力或操作不当造成损伤。在生活中,要小心使用热水,防止烫伤足部,因为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感觉可能不灵敏,容易被烫伤而不自知,一旦烫伤,伤口难以愈合且易感染。
三、血液循环促进方面
1.适当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每次散步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一般每次15-3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如平坦的道路,避免在不平整的地面行走,防止足部受伤。对于糖尿病足患者,运动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足部组织的营养供应,但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运动方案。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活动下肢,如做踝泵运动,即踝关节的屈伸运动,每次屈伸可保持5秒钟左右,然后放松,每组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踝泵运动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2.注意保暖
要注意足部的保暖,但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直接加热足部,因为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感觉可能减退,容易被烫伤。可以选择穿厚袜子、保暖鞋等方式保暖,保持足部温度在适宜范围,一般足部温度保持在32-35℃较为合适,温暖的环境有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防止血管收缩影响血液供应。
四、血糖控制方面
1.严格控制血糖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具体目标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稳定的血糖水平有助于足部伤口的愈合和预防感染的发生,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不利于伤口组织的修复。例如,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和血管病变加重,进而影响足部的健康。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护理时要更加注意整体健康状况的监测。在伤口护理方面,要更加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患者不适或加重病情。在运动时,要更加谨慎,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运动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要加强家属的健康宣教,让家属协助患者做好足部护理和血糖控制等工作。
2.儿童糖尿病足患者
儿童糖尿病足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护理时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心理状态。要耐心向患儿解释护理的重要性,取得患儿的配合。在选择鞋袜时,要考虑儿童足部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更换合适尺码的鞋袜。在血糖控制方面,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药物治疗,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控制目标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要确保血糖稳定在合适范围,以促进足部正常发育和伤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