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鉴别急性扁桃体炎,可从病史与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与其他相似疾病等方面进行。病史方面需考虑年龄、既往病史、接触史;症状表现有局部咽痛、扁桃体外观改变及全身发热、不适等;体格检查包括扁桃体视诊、触诊及咽喉部其他结构检查;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病原学检查辅助判断;还需与咽白喉、樊尚咽峡炎、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等疾病鉴别。
一、病史与症状表现鉴别
(一)病史方面
1.年龄因素:儿童与成人在急性扁桃体炎的易患情况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急性扁桃体炎,而成人也可因劳累、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患病。例如,学龄前儿童由于接触外界环境增多,感染机会相对更多;老年人群体若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抵抗力差,也易患急性扁桃体炎。
2.既往病史:有反复扁桃体发炎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相关症状时更需考虑急性扁桃体炎复发可能。而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严重且不易控制。
3.接触史:近期有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密切接触史,尤其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情况,增加了自身患病的风险。比如在学校、家庭等密切接触环境中,易发生交叉感染。
(二)症状表现
1.局部症状
咽痛: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多有较为明显的咽痛,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疼痛可放射至耳部,这是因为咽部神经与耳部神经有交叉。病情较轻时咽痛可能为隐痛,病情较重时则为剧烈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
扁桃体外观: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这是细菌感染的典型表现,脓性分泌物可呈点状、片状或融合成膜状。而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扁桃体充血可能相对较轻,脓性分泌物较少见。
2.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儿童相对成人更容易出现高热,甚至可能引发惊厥。发热持续时间因病情而异,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一般3-5天可逐渐消退。
全身不适:患者还可伴有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儿童可能精神萎靡。
二、体格检查鉴别
(一)扁桃体检查
1.视诊:观察扁桃体的大小、颜色、表面情况等。正常扁桃体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急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肿大,分度可分为Ⅰ度(扁桃体超过腭舌弓,但不超过腭咽弓)、Ⅱ度(扁桃体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同时观察表面有无渗出物,渗出物的颜色、质地等,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2.触诊:对于儿童患者,触诊颈部淋巴结情况,急性扁桃体炎时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淋巴结的大小、质地等有助于辅助诊断。例如,若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质地较软,有压痛,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扩散。
(二)咽喉部其他结构检查
检查咽部其他结构,如咽后壁有无充血、肿胀,会厌有无异常等,以排除其他咽部疾病引起类似症状的可能。比如会厌炎也可出现咽痛等症状,但会厌炎病情更急,可能伴有呼吸困难等表现,与急性扁桃体炎有区别。
三、实验室检查鉴别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例如,白细胞计数可超过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70%。而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高。
2.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CRP明显升高,一般可超过10mg/L,而病毒感染时CRP多正常或轻度升高。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可辅助判断感染是细菌还是病毒为主。
(二)病原学检查
1.咽拭子培养:取咽部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是否有致病菌生长,并可进行药敏试验,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例如,若培养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则可确诊为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
2.病毒学检查:对于病毒感染的检测,可采用核酸检测等方法,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等,能快速明确是否为病毒感染及具体的病毒类型。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则考虑为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
四、与其他相似疾病的鉴别
(一)咽白喉
咽白喉的假膜较厚,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可引起出血,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咽拭子培养可发现白喉杆菌,与急性扁桃体炎的脓性分泌物特点及病原学检查结果不同。
(二)樊尚咽峡炎
主要表现为单侧咽痛,扁桃体上有灰色或黄色假膜,易剥离,病变处有溃疡,牙龈也可受累,涂片可找到樊尚螺旋体及梭形杆菌,与急性扁桃体炎的表现有差异。
(三)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
多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红肿,有时可见假膜形成,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外周血中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可呈阳性,与急性扁桃体炎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有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