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常见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发病与自身免疫、遗传、神经化学因子、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有皮肤和黏膜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伍德灯等检查诊断,治疗有药物、光疗、手术等方法,不同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还可通过避免暴晒、保持良好心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外伤来预防。
一、定义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白斑,可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和心理健康。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自身免疫学说,患者体内存在针对黑素细胞的自身抗体,攻击黑素细胞导致其功能受损、破坏;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有家族聚集现象,存在相关易感基因;神经化学因子学说提出,神经末梢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黑素细胞有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学说认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过多的氧自由基损伤黑素细胞。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
白斑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边界清楚,初期白斑颜色较浅,多为淡白色或乳白色,随着病情进展,颜色可逐渐加深变为瓷白色。
好发于暴露及摩擦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背、腕部、前臂、腰骶部等,部分患者口唇、阴唇、龟头及包皮内侧黏膜也可受累。
根据白斑的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局限型(白斑局限于某一部位)、散发型(白斑散在分布于多个部位)、泛发型(白斑广泛分布于体表大部分区域)、肢端型(白斑主要发生于四肢末端)等不同类型。
2.黏膜表现
除皮肤外,黏膜部位也可能出现白斑,如眼部黏膜受累时,可能影响视力;口腔黏膜白斑可表现为局部白色斑片。
四、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皮肤白斑的形态、颜色、分布等特征进行初步诊断。
2.伍德灯检查:伍德灯照射下,白癜风白斑呈现出特殊的荧光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与其他色素减退性疾病相鉴别。
3.皮肤镜检查:可更清晰地观察白斑处皮肤的微观结构,辅助判断黑素细胞的情况。
4.组织病理检查:必要时取白斑处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黑素细胞消失等特征性改变,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对于进展期的白癜风,可系统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等,能控制病情发展,但长期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
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辅助治疗白癜风。
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软膏等,可促进黑素细胞合成。
2.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通过紫外线照射刺激黑素细胞增殖、恢复功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需多次治疗。
308nm准分子激光:针对局部白斑进行照射,特异性强,效果较好,对正常皮肤损伤小。
3.手术治疗
自体表皮移植:适用于稳定期的白癜风患者,将自身正常皮肤的表皮移植到白斑部位,使其恢复色素。
微小皮片移植、刃厚皮片移植等方法也可用于手术治疗,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白癜风患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如光疗等相对温和的治疗方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因为白癜风对儿童外观的影响可能导致其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
2.育龄期女性患者:育龄期女性白癜风患者在考虑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在孕期使用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治疗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权衡治疗收益与对妊娠的潜在风险。
3.老年患者:老年白癜风患者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药物治疗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光疗等治疗方式也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因白癜风导致的心理变化,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七、预防
1.避免暴晒: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能诱发或加重白癜风,因此要注意避免过度暴晒,尤其是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和地区,外出时可采取涂抹防晒霜、戴遮阳帽、穿长袖衣物等防护措施。
2.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癜风的发病风险,所以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运动、听音乐、与他人交流等。
3.注意饮食健康: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如多吃富含酪氨酸及矿物质的食物,像肉类、蛋类、奶类、新鲜蔬菜、坚果等,有助于维持黑素细胞的正常功能,但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过多摄入等可能影响黑素合成的食物。
4.避免外伤:皮肤外伤可能诱发同形反应,导致白斑扩大,因此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外伤的发生,如烧伤、烫伤、抓伤、擦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