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变应性因素(过敏原接触)、解剖结构异常因素(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全身因素(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慢性疾病),这些因素会通过不同方式导致鼻腔黏膜炎症持续或功能异常,从而引发慢性鼻炎。
一、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病毒是引发慢性鼻炎常见的病因之一,例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导致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初始可能表现为急性鼻炎症状,若未能彻底治愈,炎症持续存在就可能发展为慢性鼻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而引发慢性鼻炎相关问题。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也可导致慢性鼻炎。当鼻腔受到细菌侵袭后,细菌在鼻腔内繁殖,引起鼻腔黏膜的炎症持续不消退。长期的细菌感染会使鼻腔黏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出现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等慢性鼻炎的表现。一些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进而引发慢性鼻炎。
二、变应性因素
过敏原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是引起变应性慢性鼻炎的重要原因。当过敏体质的个体接触到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在鼻腔局部表现为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黏膜肿胀等症状,若长期反复接触过敏原,炎症持续存在就会发展为慢性变应性鼻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对过敏原的接触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可能更易接触到室内的尘螨,而花粉过敏在春秋季可能更易影响到成年人等。生活在花粉传播季节、居住环境尘螨较多或者饲养宠物的人群,发生变应性慢性鼻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解剖结构异常因素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通气障碍。这种解剖结构的异常会导致鼻腔局部阻力增加,气流通过不畅,使得鼻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容易发生炎症且不易消退,从而引发慢性鼻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存在鼻中隔偏曲的情况,而一些因外伤等原因导致鼻中隔偏曲的人群,发生慢性鼻炎的可能性相对增大。
鼻甲肥大:鼻甲包括下鼻甲、中鼻甲等,鼻甲黏膜长期受到炎症、过敏原等刺激,会出现黏膜肿胀、肥厚。例如慢性炎症反复刺激下鼻甲,可导致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影响鼻腔的正常通气和引流,进而引发慢性鼻炎。儿童的鼻甲相对较为娇嫩,容易因各种刺激因素导致鼻甲肥大;成年人如果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反复鼻炎发作等情况,也可能出现鼻甲肥大相关的慢性鼻炎问题。
四、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雾霾等,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物质等会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持续存在。例如在工业发达地区、交通繁忙路段附近居住或工作的人群,长期吸入污染空气,患慢性鼻炎的风险较高。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不同,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居民发生慢性鼻炎的概率相对更高。
温度和湿度变化:急剧的温度变化或长期处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也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在寒冷干燥的季节,鼻腔黏膜的纤毛运动可能受到抑制,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炎症;而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可能有利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从而增加鼻腔感染的机会,导致慢性鼻炎的发生。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在温度变化较大时更容易受到影响引发慢性鼻炎;居住环境湿度不适宜的人群,如长期处于干燥空调环境中的人群,也易出现慢性鼻炎相关问题。
五、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等,会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鼻黏膜上皮退变,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等,进而使鼻腔黏膜容易受到损伤和发生炎症且难以恢复,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病风险。儿童如果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增加患慢性鼻炎的可能性;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下降,也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进而影响鼻腔黏膜健康。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鼻黏膜水肿,导致鼻腔通气障碍和炎症持续。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等多种功能有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慢,鼻黏膜可能出现水肿等改变,长期如此就可能引发慢性鼻炎。患有内分泌疾病的人群,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相对更容易发生慢性鼻炎;女性在妊娠期、更年期等内分泌变化较大的时期,也可能因内分泌失调出现鼻腔黏膜的相应变化,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病风险。
慢性疾病:像贫血、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会影响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免疫力。贫血患者机体携氧能力下降,鼻黏膜等组织可能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影响其正常功能;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鼻腔的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愈合,从而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生概率。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尤其是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慢性鼻炎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