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与咽炎在定义与累及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预防措施上有差异。呼吸道感染累及呼吸道多部位,上感有相应症状,下感肺炎表现不同;咽炎主要累及咽部。诊断分别依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对症或依病原体用药,肺炎依病原体治疗;咽炎急、慢性有不同治疗。预防均需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呼吸道感染流感可接种疫苗,咽炎要避免污染环境。
一、定义与累及部位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呼吸道引起的一类疾病的统称,累及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例如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病变主要在鼻腔和咽喉部;而肺炎则是病原体到达下呼吸道,累及肺泡等部位引发炎症。
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可累及咽部淋巴组织。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也可因环境因素(如粉尘、化学气体刺激)、过敏等因素导致,病变主要局限在咽部。
二、临床表现差异
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儿童可能症状相对重一些,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拒食、呕吐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一定差异,年龄小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全身症状更明显,而年长儿相对以局部症状为主。例如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除了上述症状外,全身症状更重,可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
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是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起病可急可缓,起病急的患者可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痰液可为脓性,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起病缓的患者可能有低热、咳嗽、乏力等表现,不同年龄肺炎患者表现不同,新生儿肺炎可能仅有拒奶、吐沫等不典型表现。
咽炎: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感,如咽部干燥、灼热、疼痛、瘙痒等,可伴有咳嗽,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部分患者可能有轻度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者,可能有较明显发热,体温可较高。慢性咽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晨起刺激性咳嗽,可咳出少量黏痰等。
三、诊断方法区别
呼吸道感染
体格检查:上呼吸道感染时咽部多有充血,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患者肺部可闻及湿啰音等异常体征;流感患者可能有结膜充血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辅助判断,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normal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原学检查可通过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明确病原体,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可通过咽拭子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确诊。胸部影像学检查对于下呼吸道感染尤为重要,肺炎患者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炎症浸润影等改变;
咽炎
体格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充血水肿,如果有淋巴滤泡增生也可观察到,急性咽炎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慢性咽炎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等;
实验室检查: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血常规淋巴细胞可升高,细菌感染引起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必要时可进行咽拭子细菌培养等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及具体细菌类型。
四治疗原则差异
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儿童可选用适宜的退热贴等)或药物退热,鼻塞流涕可使用减轻鼻充血的药物等;如果明确是流感病毒感染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需遵医嘱合理应用);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选用抗生素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的治疗根据病原体不同而异,如果是细菌感染选用相应抗生素,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吸氧、止咳化痰等),同时要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呼吸支持等治疗,儿童肺炎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咽炎
急性咽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是对症治疗,如使用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细菌感染引起的需要使用抗生素,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
慢性咽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避免粉尘等刺激,积极治疗鼻部及胃肠道疾病等,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可使用含服含片等缓解咽部不适症状。
五、预防措施异同
相同点
增强体质:无论呼吸道感染还是咽炎,都建议通过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不同年龄儿童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如婴幼儿保证奶类摄入同时及时添加辅食等)、适当运动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不同,儿童可选择适合的户外活动等;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减少病原体侵入机会,不同年龄儿童洗手习惯需要家长帮助培养等;
不同点
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有相应的接种程序,儿童要按照规范接种;而对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目前缺乏特异性疫苗预防;
咽炎:要注意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如工作环境有粉尘、化学气体等,要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等,而呼吸道感染除了环境因素外还有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传播因素需要多方面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