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异常并引发鼻腔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因有先天性、后天性(外伤、鼻腔鼻窦肿瘤、鼻腔慢性疾病),临床表现有鼻塞、头痛、鼻出血,诊断靠前鼻镜、鼻内镜、鼻窦CT检查,无症状者无需治疗,有明显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手术矫正。
病因方面
先天性因素:部分人出生时鼻中隔就存在骨和软骨的结构异常,这与胚胎发育过程中颅骨的生长不均衡有关,这种先天性的鼻中隔偏曲可能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但不一定会马上出现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鼻腔结构变化等因素可能会逐渐显现出相关症状。例如,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时,鼻中隔的骨和软骨发育速度不一致,就可能引发先天性的鼻中隔偏曲。
后天性因素
外伤:多发生在儿童期,当时鼻中隔的骨和软骨正在发育阶段,轻微的外伤可能未被重视,但却影响了鼻中隔的正常发育。成人时期严重的外伤,如车祸、拳击等直接撞击鼻部,可导致鼻中隔骨折、脱位,从而引起鼻中隔偏曲。比如,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中,鼻部受到撞击,很可能造成鼻中隔的结构改变,引发偏曲。
鼻腔鼻窦肿瘤:鼻腔内的肿瘤,如鼻息肉、鼻腔内的恶性肿瘤等,会逐渐增大,压迫鼻中隔,导致鼻中隔偏曲。这类情况相对较少见,但肿瘤的长期压迫会使鼻中隔向对侧偏移。例如,鼻腔内有较大的鼻息肉生长,随着息肉体积增大,会对鼻中隔产生挤压作用,进而引起偏曲。
鼻腔的慢性疾病:一些鼻腔的慢性疾病,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增生,进而影响鼻中隔的正常结构,使得鼻中隔逐渐发生偏曲。比如,慢性鼻炎患者长期存在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能会影响鼻中隔周围组织的正常代谢和生长,最终导致鼻中隔偏曲。
临床表现
鼻塞: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偏曲的鼻中隔可阻塞一侧鼻腔,引起单侧鼻塞;也可因鼻中隔向两侧偏曲,导致双侧鼻腔狭窄,引起双侧鼻塞。鼻塞的严重程度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例如,鼻中隔呈“C”形偏曲时,可能主要引起单侧鼻塞;而呈“S”形偏曲时,双侧鼻塞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的鼻塞可能会影响其呼吸功能,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在睡眠时主要依靠鼻腔呼吸,鼻塞会导致呼吸不畅,影响氧气摄入。
头痛:鼻中隔偏曲的突起部位(如棘突或嵴突)可刺激压迫鼻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疼痛。疼痛多发生在鼻梁、前额等部位。例如,鼻中隔偏曲的嵴突处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头部的放射性疼痛。头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头部不适,而有的患者可能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鼻出血:偏曲的部位黏膜较薄,而且此处气流的流速常较高,黏膜容易受到气流的冲击而发生糜烂、溃疡,从而引起鼻出血。鼻出血多发生在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比如,鼻中隔偏曲的棘突处,由于黏膜菲薄,在受到气流冲击时,容易破损出血。对于有鼻出血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反复鼻出血的患者,需要考虑鼻中隔偏曲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诊断方法
前鼻镜检查:通过前鼻镜可以观察到鼻中隔的形态,是否有偏曲以及偏曲的类型和部位等。但前鼻镜检查可能会受到鼻中隔黏膜肿胀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不明显的偏曲可能容易漏诊。例如,当鼻中隔黏膜因炎症而肿胀时,前鼻镜下观察鼻中隔的形态可能不太准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
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全面地观察鼻中隔的全貌,包括鼻中隔各部位的形态、黏膜情况等,能够发现前鼻镜检查难以发现的轻微偏曲。它可以细致地查看鼻中隔与鼻腔各壁的关系,对于诊断鼻中隔偏曲具有重要价值。比如,鼻内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鼻中隔是否有局部的突起、凹陷等情况。
鼻窦CT检查:鼻窦CT检查能够提供鼻中隔与周围结构的三维图像,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程度、部位以及是否合并有鼻窦的病变等。通过鼻窦CT可以清晰地看到鼻中隔骨和软骨的结构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鼻窦CT可以明确鼻中隔偏曲是由哪些骨和软骨的异常引起的,以及是否同时存在鼻窦的炎症、息肉等病变。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的鼻中隔偏曲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患者有轻度的鼻塞、头痛等症状,但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例如,使用鼻腔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保持鼻腔黏膜的湿润,减轻炎症反应;对于由鼻腔炎症引起的鼻中隔偏曲相关症状,可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和肿胀。但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鼻中隔偏曲的问题。
手术治疗: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明显的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等。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例如,对于儿童患者进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时,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鼻腔的生理特点,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以避免对儿童鼻腔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术后需要注意鼻腔的护理,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