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包括糖尿病性皮肤感染(细菌、真菌感染等)、糖尿病性皮肤血管病变(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大疱病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引起的皮肤改变(瘙痒、干燥等),发病与高血糖、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相关,儿童、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特点,需关注并加强护理以减少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常见类型及表现
糖尿病性皮肤感染
细菌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表现为疖、痈等。皮肤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感染更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愈合。这是因为高血糖环境影响了白细胞的功能,使其杀菌能力下降,同时高血糖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皮肤疖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且感染病灶愈合时间更长。
真菌感染:常见的有皮肤癣菌感染,如足癣,表现为足部皮肤瘙痒、脱屑、水疱等。糖尿病患者由于外周血管和神经病变,足部感觉减退,更容易被忽视足部的微小损伤,而高血糖环境又有利于真菌生长,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足癣往往更严重,容易发展为蜂窝织炎等严重感染。
糖尿病性皮肤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多发生于小腿前侧,初期为红色丘疹,逐渐扩大成斑块,中央呈凹陷性,皮肤光滑、发亮,呈黄红色,边缘为紫红色。其发病机制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有关。研究表明,约10%-15%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这种皮肤病变,且与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相关。
糖尿病性大疱病:好发于手足部位,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大疱,疱液清亮,周围无红晕。大疱可在数周内自行消退,但容易反复发作。其发生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导致皮肤感觉异常,轻微外伤后易形成水疱有关,高血糖环境可能也参与了水疱的形成过程。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引起的皮肤改变
皮肤瘙痒:是糖尿病常见的皮肤症状之一,可全身泛发,也可局限于会阴等部位。由于糖尿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皮肤的感觉神经受到影响,导致瘙痒感异常敏感。同时,高血糖可能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加重瘙痒症状。有调查显示,约30%-6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
皮肤干燥: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汗腺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干燥。皮肤干燥会进一步加重瘙痒等不适,而且容易引起皮肤皲裂,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高血糖的影响
长期高血糖会使皮肤组织中的糖含量增加,进而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如非酶糖化反应,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改变。例如,胶原蛋白发生非酶糖化后,其弹性和稳定性下降,影响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出现松弛、干燥等问题。同时,高血糖环境还会改变皮肤的渗透压,导致水分流失增加,引起皮肤干燥。
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导致皮肤组织缺血、缺氧。例如,皮肤的营养供应主要依靠微血管,如果微血管发生病变,就会使皮肤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影响皮肤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皮肤病变。大血管病变则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尤其是足部,进一步增加了足部感染、溃疡等糖尿病足相关皮肤问题的发生风险。
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瘙痒等;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汗腺、皮脂腺等的分泌功能,导致皮肤干燥、出汗异常等。例如,自主神经病变引起汗腺分泌减少,皮肤缺乏汗液的滋润,就会变得干燥,容易出现皲裂等情况,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感觉减退则可能使患者对皮肤的微小损伤不能及时察觉,进而发展为更严重的皮肤问题。
特殊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病变相对较少见,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上述类似的皮肤感染等问题。由于儿童皮肤较薄嫩,在发生皮肤感染时更容易扩散。家长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儿童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皮肤外伤。一旦发现皮肤有异常,如红肿、水疱等,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及时干预以防止感染加重。
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皮肤的修复能力下降。在出现皮肤病变时,愈合时间更长。同时,老年患者的感觉神经可能更迟钝,对皮肤病变的感知不敏感,容易延误治疗。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检查皮肤,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减少皮肤病变的发生和促进皮肤病变的愈合。
女性糖尿病患者
女性糖尿病患者在会阴部等部位的皮肤病变可能更易发生,因为女性会阴部局部环境相对潮湿,高血糖环境更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女性患者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保持局部干燥,穿着透气性好的内裤。在发生皮肤瘙痒等问题时,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总之,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了解其定义、类型、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特殊人群的特点,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从而减少皮肤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