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成年人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3.9mmol/L,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糖摄入不足、消耗过多、转化过多等引起,通过血糖检测等诊断,紧急处理用葡萄糖,预防要合理用药等;低血压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无明显症状,病理性由多种疾病等引起,通过血压测量等诊断,生理性加强营养等,病理性针对原发病治疗,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低血压: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生理性低血压常见于部分健康人群,其血压虽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病理性低血压可能由多种疾病、药物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
低血糖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患者可出现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强烈等表现,这是因为血糖降低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例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在运动量增加后未及时补充能量,可能会迅速出现手抖、出汗、心慌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随着低血糖进一步发展,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供能不足的表现,如头晕、视物模糊、思维迟钝、精神不集中、嗜睡,严重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儿童低血糖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易激惹等与成人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这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特点有关。
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对健康一般无不良影响。
病理性低血压:不同病因导致的病理性低血压表现不同。例如,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低血压,患者除了血压降低外,还会有胸痛、胸闷、面色苍白等心肌缺血的表现;由严重感染导致的感染性休克引起的低血压,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皮肤湿冷等表现,这是因为感染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组织灌注不良。
病因
低血糖
糖摄入不足:长期饥饿、节食、妊娠呕吐等情况可导致糖摄入不足,使血糖来源减少。比如,一位长期节食减肥的女性,由于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少,容易发生低血糖。
糖消耗过多:剧烈运动、发热等情况会使机体对糖的消耗增加,如果糖补充不及时,就可能引发低血糖。例如,一位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身体消耗大量葡萄糖,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能量,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糖转化过多:某些疾病如胰岛素瘤,会使胰岛β细胞过度分泌胰岛素,导致血糖过度降低;还有一些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等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低血压
生理性因素:体质瘦弱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容易出现生理性低血压,这与体质因素有关,可能与血管紧张度较低等因素相关。
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血压降低。
内分泌疾病: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影响血压的调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可能引起低血压,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机体代谢率降低,血管张力下降。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炎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
其他:大量失血、严重创伤、感染等情况可导致血容量不足,从而引起低血压。
诊断方法
低血糖
血糖检测:测定空腹血糖及发作时血糖是诊断低血糖的关键。如果发作时血糖低于正常范围(成年人发作时血糖<2.8mmol/L,糖尿病患者<3.9mmol/L),同时伴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即可考虑低血糖。
延长血糖监测:对于症状不典型或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可进行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以明确有无低血糖发作及低血糖的程度。
低血压
血压测量:多次测量上肢血压低于90/60mmHg可初步考虑低血压。但要注意测量血压时的规范操作,如患者应在安静状态下测量,避免在剧烈运动后、情绪激动时测量。
病因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进行相应检查,如怀疑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可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怀疑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可进行激素水平测定等检查。例如,怀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导致的低血压,需要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等。
治疗与预防
低血糖
紧急处理:对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补充葡萄糖。轻者可口服含糖饮料、糖果等;重者需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例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时,应迅速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来纠正低血糖。
预防:糖尿病患者应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按时进餐,尤其是在运动量增加时要适当补充能量;对于容易发生低血糖的人群,应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
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定期监测血压。
病理性低血压: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低血压,需要积极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脏供血;由感染性休克引起的低血压,需要进行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同时,对于低血压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发生晕厥等意外。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发生低血压时更要注意避免摔倒等情况,应缓慢改变体位,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提升血压,但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儿童出现低血压时,要仔细查找病因,如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等,根据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血压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