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的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机制有种植、淋巴及静脉播散、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临床表现有痛经、不孕、月经异常、性交不适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影像学、血清学检查及腹腔镜,治疗分药物和手术,对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育龄女性影响生育需积极就医选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青春期女性要鉴别痛经并关注月经及心理,围绝经期女性治疗需考虑绝经状态等因素。
一、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
二、发病机制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种植学说:经血逆流时,子宫内膜碎屑可随经血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盆腔脏器表面或腹膜等处生长,这在有经血逆流情况的女性中较为常见,比如有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导致经血排出不畅的女性,经血逆流机会增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可能升高。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子宫内膜组织可通过淋巴系统或静脉系统转移到远处器官,像盆腔外的淋巴结、肺、胸膜等部位,有过盆腔手术操作的女性,可能因手术中子宫内膜组织被带入淋巴或血管系统而增加发病几率。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腹膜、卵巢表面等体腔上皮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可化生为子宫内膜样组织,进而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类情况在长期受炎症等刺激的女性中可能更易发生。
三、临床表现
症状
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即疼痛逐年加剧。通常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出现,月经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可伴有下腹部、腰骶部及盆腔中部疼痛,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育龄期女性中较多见,尤其是有月经初潮早、经期长、经量多等月经异常情况的女性更易出现痛经。
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较高,可达40%左右。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盆腔粘连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不孕会给其心理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月经异常: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等,比如有的女性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持续时间较前延长等。
性交不适: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盆腔粘连的患者,性交时由于碰撞或子宫收缩上提而出现疼痛,尤其以月经前期较为明显。
体征: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可触及痛性结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时,可在附件区触及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活动度差,有轻压痛。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表现为附件区无回声区,壁厚、粗糙,与周围组织粘连等,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性相对较高,对于有盆腔包块等情况的女性可首选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评估有较高价值,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等,但价格相对较高,一般在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更详细了解病变情况时考虑使用。
血清学检查: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升高,但一般多低于350U/ml,在诊断上有一定参考价值,不过该指标特异性不高,一些其他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等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所以不能单独依靠CA125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还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对于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其他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应考虑行腹腔镜检查。
五、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痛经等症状)、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改变月经周期,减少经血逆流,从而缓解症状)、孕激素类药物(如甲羟孕酮等,可使异位内膜萎缩)、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抑制垂体功能,导致体内低雌激素状态,使异位内膜萎缩,常用药物有亮丙瑞林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可能会谨慎选择)等。
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性手术(保留生育功能,如病灶切除术等)、半根治性手术(保留卵巢功能,切除子宫及病灶)、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异位内膜病灶等),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生育需求等综合考虑,比如年轻有生育需求且病变较轻的女性可选择保守性手术,而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且症状严重的女性可考虑根治性手术等。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影响生育,需要积极就医评估,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排卵等情况,争取早日受孕;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病情。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出现痛经等症状,需要注意与原发性痛经相鉴别,要关注月经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一般青春期女性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可先尝试药物对症治疗,同时要注意心理疏导,因为青春期女性可能因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产生焦虑等情绪。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如果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需要考虑其绝经状态等因素,对于症状较轻、无生育需求的围绝经期女性,可根据情况选择药物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切除子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