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救治包括立即终止接触毒物,如脱离中毒环境、针对不同接触途径的处理;清除体内尚未吸收毒物,有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促进已吸收毒物排出,有利尿、吸氧、血液净化等方式;应用拮抗解毒剂,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维持重要脏器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救治环节需注意差异。
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1.脱离中毒环境:对于经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患者,应迅速将其转移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确保新鲜空气供应;经皮肤接触中毒者,需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15-30分钟,尤其要注意皮肤褶皱、毛发等部位;经消化道中毒者,若患者清醒且能配合,应尽早进行催吐、洗胃等处理,但需注意催吐禁忌证,如昏迷、惊厥未控制、腐蚀性毒物中毒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在脱离中毒环境时需注意差异,儿童因活动范围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家长需加强看护避免接触有毒物质,老年人可能因反应迟缓更易接触到环境中的毒物,需格外留意居住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毒物。
二、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
1.催吐:适用于神志清楚、能合作的患者,一般在口服毒物后短时间内进行,可让患者饮用适量温水(100-200ml)后刺激咽部催吐,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吐净,但对于昏迷、惊厥、服腐蚀性毒物等患者禁忌催吐。儿童催吐时要注意力度和安全性,避免误吸等情况;老年人催吐需谨慎,防止因身体状况不佳导致意外。
2.洗胃: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进行效果较好,但对于一些缓慢吸收的毒物或过量服用且胃排空延迟的情况,即使超过6小时仍可考虑洗胃。洗胃时应选择合适的胃管,注入洗胃液量一般为每次300-500ml,反复冲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不同毒物选择的洗胃液不同,如强酸中毒可选用镁乳、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强碱中毒可用食醋、果汁等中和。儿童洗胃要注意胃管粗细和注入液体量,避免损伤胃黏膜;老年人洗胃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3.导泻:常用硫酸钠或硫酸镁等,口服或经胃管注入,可促进已进入肠道的毒物排出,但对于腐蚀性毒物中毒、严重腹泻患者禁忌导泻。儿童导泻需根据体重等情况谨慎选择药物和剂量;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使用导泻剂时要注意观察排便情况,防止脱水等。
4.灌肠:适用于口服毒物时间较长且导泻无效者,常用生理盐水或1%微温肥皂水进行清洁灌肠。
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1.利尿:通过静脉快速滴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增加尿量,从而促进毒物随尿液排出,同时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但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利尿剂,儿童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利尿时需密切监测尿量和电解质;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利尿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和电解质情况。
2.吸氧: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吸氧可促进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加速一氧化碳排出。
3.血液净化: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血液透析适用于水溶性、小分子毒物中毒且肾功能良好者;血液灌流对脂溶性或与蛋白结合的毒物清除效果较好;血浆置换主要用于清除与血浆蛋白结合牢固的毒物,如蛇毒、砷化氢中毒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有其适用范围和禁忌证,在选择时需根据毒物种类、患者病情等综合考虑。儿童进行血液净化要考虑其生理特点,如血管通路的建立等;老年人进行血液净化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
四、拮抗解毒剂的应用
1.特异性解毒剂:某些毒物有相应的特异性解毒剂,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可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如碘解磷定等);亚硝酸盐中毒可用亚甲蓝等。使用特异性解毒剂时要严格按照药物适应证和剂量要求,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儿童使用特异性解毒剂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老年人可能因肝肾功能减退影响药物代谢,需密切观察药物反应。
2.非特异性解毒剂:包括活性炭等,活性炭可吸附毒物,减少毒物吸收,但需注意其使用时机和剂量。
五、对症支持治疗
1.维持重要脏器功能
呼吸支持:对于中毒导致呼吸抑制、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儿童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机械通气时要注意调节参数适合儿童生理特点;老年人呼吸储备功能下降,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加强呼吸道管理。
循环支持:出现休克等循环衰竭表现时,需进行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儿童休克时要快速评估和处理,注意液体复苏的速度和量;老年人循环系统功能减退,抗休克治疗要谨慎,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
脑保护:对于中毒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情况,可采取降低颅内压(如使用甘露醇等)、改善脑代谢等措施。儿童脑保护要考虑其脑发育特点,合理使用药物;老年人脑功能本身有退变,中毒后更易出现脑损伤相关问题,要积极采取脑保护措施。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检测结果,及时补充相应的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或碱中毒等,维持内环境稳定。不同年龄人群内环境稳定的要求有差异,儿童生长发育快,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能力较弱;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时更难纠正,需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
3.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儿童处于生长阶段,营养支持要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老年人营养状况可能较差,营养支持要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