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及年龄、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诱发,有局部咽痛、肿大、吞咽困难及全身发热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诱因预防。
一、定义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凉、劳累、过度烟酒等,病原体大量繁殖,侵袭扁桃体引发炎症。儿童及青少年是高发人群,因为此年龄段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扁桃体在这个时期处于活跃的免疫状态。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单独或与细菌混合感染引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毒感染可能先使扁桃体黏膜上皮细胞受损,从而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2.诱发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成熟,发病率会有所降低,但成年人在抵抗力下降时也可发病。例如,学龄前儿童可能因幼儿园集体生活等因素,容易接触病原体而发病。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过度饮酒会损害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缺乏锻炼、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的人,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容易患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比如一些长期熬夜加班的上班族,由于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抵抗力降低,就容易发病。
环境因素:寒冷、潮湿的环境可降低人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机会。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且湿度较大的地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咽痛:起病急,咽痛明显,吞咽时疼痛加剧,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儿童可能因咽痛而表现出拒食、哭闹不安等情况。例如,幼儿患病时可能不愿意进食,因为吞咽会加重咽部疼痛。
扁桃体肿大: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可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时分泌物可融合成膜状,但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拭去后不易出血。
吞咽困难:由于咽痛和扁桃体肿大,患者吞咽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儿童可能会影响正常进食。
2.全身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持续3-5天。患者可能伴有寒战、头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例如,患者体温升高时,会感觉怕冷、头痛,身体没有力气,不想吃东西。
其他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婴幼儿患者可能因高热而出现惊厥等情况,这是因为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容易引起兴奋性增高导致惊厥。
四、诊断
1.体格检查
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双侧扁桃体可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肿大。医生会用压舌板检查咽部情况,观察扁桃体及咽黏膜的具体表现。
颈部淋巴结检查:可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例如,下颌角淋巴结可能会肿大,触之疼痛。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有细菌感染。一般来说,白细胞计数可达到(10-2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超过70%。
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咽拭子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以便指导治疗。例如,通过咽拭子培养可以确定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还是其他细菌感染。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机体恢复。例如,患病期间应减少活动量,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饮食: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部疼痛。比如可以吃一些米粥、面条等容易吞咽和消化的食物。
隔离:由于本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应适当隔离患者,尤其是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防止疾病传播。
2.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等。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要足量、足疗程,一般需要使用10天左右,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病情转为慢性。
局部治疗:可使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含漱,以清洁口腔、减轻咽部炎症。也可局部涂抹碘甘油等药物,起到消炎收敛的作用。
六、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蛋白质是身体免疫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每天吃1-2个苹果、一杯牛奶等。
适当运动: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儿童可以进行跑步、跳绳等运动,成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2.避免诱因
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寒冷刺激导致抵抗力下降。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如果周围有人患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应尽量避免密切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