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和重症,病因有胆道疾病、酒精、代谢因素等,临床表现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需综合判断,治疗上轻症禁食胃肠减压等,重症需监护、液体复苏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二、病因
胆道疾病:胆石症等胆道疾病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由于壶腹部梗阻,胆汁反流进入胰管引发胰腺炎。
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可刺激胰液大量分泌,酒精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胰腺组织,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增高引发胰腺炎。
代谢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可通过胰毛细血管内有乳糜微粒栓子、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释出游离脂肪酸损伤胰腺等机制引发胰腺炎,常见于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等人群。
外伤:腹部钝器伤、穿透伤等外伤可能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引发胰腺炎。
药物: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具体机制可能与药物干扰胰腺分泌、代谢等有关。
三、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常位于左上腹,可向背部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轻症患者腹痛3-5天可缓解,重症患者腹痛持续时间长。
恶心、呕吐:起病即有,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呕吐胆汁,甚至血性物。
发热:轻症患者可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重症患者发热较高,且持续不退,提示胰腺坏死或继发感染。
体征
轻症急性胰腺炎:腹部体征较轻,可有上腹轻压痛,无腹肌紧张与反跳痛。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腹肌紧张、全腹显著压痛和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可因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腹壁下,致两侧胁腹部皮肤呈灰紫色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皮肤青紫(Cullen征)。
四、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本病,但淀粉酶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呈正相关。
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较高。
C反应蛋白(CRP):CRP是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胰腺坏死时CRP明显升高,有助于评估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血常规:轻症患者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重症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但受肠气干扰,对胆总管及胰腺后方病变显示不佳。
增强CT:是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不仅能诊断急性胰腺炎,还能判断胰腺坏死程度、有无胰周及胰外侵犯等,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但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
五、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患者有典型的腹痛症状,伴有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再结合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炎症等改变即可诊断。同时需鉴别其他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肠梗阻等。
六、治疗
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减少胰液分泌,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
补液、防治休克:迅速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有效血容量,防治休克,可根据患者情况补充晶体液、胶体液等。
抑制胰腺分泌: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间接抑制胰液分泌,常用药物如奥美拉唑等。
镇痛:腹痛剧烈者可给予哌替啶止痛,但应避免使用吗啡,因为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腹痛。
抗生素:对于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可考虑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监护: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尿量、电解质等。
液体复苏:积极进行液体复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补充足够的液体量,纠正电解质紊乱。
抑制胰腺分泌: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抑制胰液分泌。
营养支持:早期一般采用肠外营养,病情趋于稳定后,若肠功能恢复,可尽早实施肠内营养,以预防肠黏膜萎缩、细菌移位等。
抗感染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易发生胰腺坏死继发感染,需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并联合用药。
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患者情况允许时,可早期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等治疗,解除胆道梗阻。
手术治疗:对于出现胰腺坏死感染、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急性胰腺炎相对少见,多与感染、外伤、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诊断时需注意与儿童常见急腹症鉴别,治疗上应更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严格掌握药物使用指征,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胰腺炎的药物,补液时需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控制液体量和速度。
老年人: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腹痛可能较轻,而全身症状相对明显,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治疗时需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补液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老年人,需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较为罕见,诊断时需注意与妊娠期其他急腹症鉴别,治疗时要权衡胎儿和孕妇的情况,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如非必要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必要时需在多学科协作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