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但无萎缩改变的常见胃病,病因包括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精神心理及年龄等因素,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等,可通过胃镜和Hp检测诊断,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预防需养成良好习惯、心理调节、定期体检和合理用药,不同人群预防治疗有侧重。
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定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指胃黏膜层出现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但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尚未发展到胃黏膜萎缩的阶段。
二、发病原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Hp具有鞭毛,能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其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损伤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人群中Hp感染率较高,在我国成人中感染率约50%-70%,且感染后若不进行治疗,难以自行清除,持续的Hp感染可导致胃黏膜反复炎症损伤。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长期大量摄入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过烫或过冷的食物,会反复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增加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风险。例如,长期每天大量食用辣椒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处于受刺激状态,炎症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饮食清淡的人群。
吸烟饮酒:吸烟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进入胃部,损伤胃黏膜;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长期饮酒者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而长期大量饮酒者胃黏膜炎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化酶-1(COX-1),减少胃黏膜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黏膜血流、增加黏液及碳酸氢盐分泌的作用,其合成减少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引发炎症。例如,一些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需要长期服用布洛芬的患者,发生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风险增加。
4.其他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从而容易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比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由于精神长期紧张,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比例相对较高。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逐渐减弱,老年人更容易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老年人胃黏膜的血流量减少,胃黏膜上皮细胞更新速度减慢,对损伤因素的抵御能力下降,所以年龄较大的人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疼痛无明显规律,可在进食后加重或减轻。部分患者疼痛与进食相关,如进食后不久出现疼痛,也有患者空腹时疼痛明显。例如,一些患者会描述为“吃饱饭后肚子有点疼,疼一会儿就好点了”。
2.消化不良症状:常见的有饱胀感,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就感觉胃部胀满,难以消化;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些患者会感觉吃饭没有以前香了,吃一点就觉得肚子饱了,偶尔还会有恶心想吐的感觉。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反酸、嗳气等症状。反酸是指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引起烧心等不适;嗳气是胃内气体反流至食管,经口腔排出的现象。比如,有的患者会经常感觉有酸水往上涌,或者时不时会打出气来。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出血、糜烂等情况,并可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类型。在胃镜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通常表现为充血、水肿,呈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等表现。
2.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简便,患者口服含有标记尿素的试剂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尿素的分解产物来判断是否感染Hp;血清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Hp抗体来判断是否有过Hp感染;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是在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测,能快速得到结果。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Hp感染引起的,需要进行Hp根除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联合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四联疗法,疗程一般为10-14天。
对症治疗: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缓解症状。胃黏膜保护剂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轻胃酸等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胃肠动力药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饱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预防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饱或过饥;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辛辣、过烫、过冷食物,戒烟限酒。
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的运动、休闲活动来缓解压力,如散步、瑜伽、听音乐等。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胃部不适症状或有胃部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理。
合理用药:避免长期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必须服用,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有不同病史的人群,在预防和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需有所侧重。例如,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定期体检,关注胃黏膜的变化;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更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有胃部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有过胃出血等情况,在预防时要更加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和规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