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与肠癌在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表现、全身症状等症状表现上有共性与差异,通过粪便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可辅助鉴别,肠炎粪便检查有相应特征、内镜下呈炎症表现、影像学无占位性病变;肠癌粪便潜血试验多持续阳性、内镜可见新生物、影像学有占位性病变等。
一、症状表现的共性与差异
(一)排便习惯改变
肠炎:多种类型肠炎可引起排便习惯改变,如感染性肠炎常因肠道炎症刺激导致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粪便多为稀便、水样便,部分可能伴有黏液,但一般无脓血;而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肠炎也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不过整体症状相对肠炎急性发作时程度可能稍轻且无明显感染相关的全身症状加重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肠炎可能因腹泻频繁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老年肠炎患者因胃肠功能本身减退,排便习惯改变可能更易被忽视,且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
肠癌:早期肠癌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刺激肠道会导致排便习惯逐渐发生变化,多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这是因为肿瘤占据肠道空间,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和排便功能。同时,还可能出现排便不尽感,总有便意但排便量少等情况。中晚期肠癌患者排便习惯改变更为显著,腹泻或便秘症状持续加重,还可能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与粪便混合。不同性别肠癌患者在症状上无本质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段发病特点有别,老年肠癌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症状表现可能被掩盖或与基础疾病症状混淆。
(二)腹痛表现
肠炎:肠炎引起的腹痛多为隐痛、胀痛等,疼痛部位多与病变肠道部位相关,如小肠炎多为脐周疼痛,结肠炎多为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一般相对较轻,且疼痛与进食、排便等有一定关系,比如进食后可能因食物刺激肠道而使腹痛加重,排便后部分患者腹痛可缓解。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长期饮食不规律人群患肠炎时腹痛可能更易在进食不当时诱发;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肠炎发作时腹痛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恢复较慢。
肠癌:肠癌引起的腹痛早期多为隐痛、胀痛,位置不确切,随病情进展,肿瘤增大阻塞肠道或侵犯周围组织时,可出现持续性隐痛或胀痛,且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后期可能发展为剧烈腹痛。当肿瘤发生穿孔时,可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伴有腹膜炎表现。不同病史人群情况不同,有肠道息肉病史的人群患肠癌后腹痛表现可能与单纯肠炎腹痛不同,且需警惕息肉恶变后病情进展带来的腹痛变化。
(三)全身症状
肠炎:一般感染性肠炎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这是因为机体对炎症的免疫反应导致。而非感染性肠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度乏力等表现。儿童肠炎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性肠炎时全身症状可能更明显,如高热、精神萎靡等;老年肠炎患者全身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程度可能较低,乏力等表现可能被其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症状掩盖。
肠癌:肠癌患者早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肿瘤消耗机体,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晚期患者消瘦明显,呈恶病质状态。还可能出现低热,一般为肿瘤坏死吸收热。不同年龄肠癌患者全身症状差异较大,儿童肠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全身症状出现较早且进展快;老年肠癌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低等因素,消瘦等全身症状可能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但贫血等情况可能因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的慢性贫血基础而更易被忽视。
二、通过检查手段辅助鉴别
(一)粪便检查
肠炎:感染性肠炎粪便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部分可找到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粪便潜血试验一般多为阴性或弱阳性(若炎症导致肠道黏膜轻度损伤时可能出现弱阳性,但一般无持续大量出血)。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粪便检查结果可能受饮食等影响,比如大量饮酒后进行粪便检查可能影响白细胞等指标的检测准确性;长期素食人群粪便检查可能在形态等方面与正常人群有差异,但对肠炎诊断的核心指标影响不大。
肠癌:粪便潜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可多次检测到阳性结果,粪便中可能找到癌细胞,还可能发现肿瘤相关抗原等标志物异常。对于不同年龄肠癌患者粪便检查,儿童肠癌粪便检查发现癌细胞相对困难,需要更精准的检测方法;老年肠癌患者粪便检查可能因肠道蠕动慢等因素影响癌细胞的检出率,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内镜检查
肠炎: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可见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表现,血管纹理模糊等,病变多呈弥漫性分布。不同年龄患者内镜下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肠炎内镜下黏膜改变可能相对更具特殊性,如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可能有特定的黏膜病变特征;老年肠炎患者内镜下黏膜炎症可能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出现一定程度的黏膜萎缩等改变,但整体炎症表现以充血水肿等为主。
肠癌: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可见肠道内有新生物,如肿块、溃疡等,肿瘤组织边界不清,表面多有糜烂、出血、坏死等表现,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肠癌患者内镜下肿瘤表现不同,儿童肠癌肿瘤多呈侵袭性生长,内镜下表现可能更具侵袭性特征;老年肠癌患者肿瘤可能与肠道慢性炎症等基础病变同时存在,内镜下需仔细鉴别肿瘤与炎症性病变。
(三)影像学检查
肠炎:腹部CT或MRI检查可见肠道壁轻度增厚,肠周可能有轻度渗出等炎症表现,但一般无占位性病变。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影像学表现可能受肠道气体等干扰,长期便秘人群肠道气体分布可能影响CT或MRI对肠道壁增厚等情况的观察准确性;有运动习惯人群肠道蠕动相对正常,影像学检查相对更易清晰显示肠道情况。
肠癌:腹部CT或MRI检查可发现肠道内有占位性病变,肿瘤边界不清,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还可判断肿瘤有无转移等情况。对于不同病史人群,如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进行肠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与术后肠粘连等情况鉴别,避免误判肿瘤复发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