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感染因素有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细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飞沫或破损处侵入;环境因素中气候的温度变化、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等可影响发病;个体因素里年龄(儿童免疫未熟、老人机能衰退)、生活方式(吸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基础疾病(过敏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类型
鼻病毒是引起鼻咽炎较为常见的病毒之一,多项研究表明,在儿童和成人的鼻咽炎病例中,相当一部分是由鼻病毒感染所致。例如,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鼻病毒可占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的10%-50%左右,在儿童鼻咽炎患者中感染比例可能更高。
腺病毒也是引发鼻咽炎的重要病毒,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都有可能导致鼻咽炎的发生。有研究发现,腺病毒感染引起的鼻咽炎在冬春季节较为多见,可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造成局部流行。
流感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除了会出现发热、咳嗽等全身症状外,也常常会引发鼻咽炎相关症状,如鼻塞、流涕等。在流感流行季节,流感病毒导致的鼻咽炎病例数会明显增加。
2.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在空气中悬浮,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另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等黏膜部位也可导致感染,比如在公共场合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桌椅等,然后用手触摸自己的鼻子或嘴巴,就容易引发鼻病毒、腺病毒等的感染。
(二)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类型
链球菌是导致鼻咽炎的常见细菌之一,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它可引起急性化脓性鼻咽炎,患者会出现咽部明显充血、肿胀,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相关研究显示,在儿童鼻咽炎患者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比例约为5%-15%左右。
肺炎链球菌也可引发鼻咽炎,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肺炎链球菌可在鼻咽部定植并引发炎症反应。有临床观察发现,在一些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肺炎链球菌导致的鼻咽炎相对较为常见。
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能引起鼻咽炎,尤其是在局部黏膜有损伤的情况下,葡萄球菌更容易侵入并引发感染,导致咽部疼痛、红肿等症状。
2.感染途径
同样可通过飞沫传播,比如与链球菌感染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吸入含有细菌的飞沫而感染。此外,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也可能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例如鼻部有外伤等情况时,细菌更容易侵入引发鼻咽炎。
二、环境因素
(一)气候因素
1.温度变化
寒冷的天气可导致鼻黏膜血管收缩,使鼻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时,鼻咽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研究表明,当气温骤降时,人体鼻咽部的血液循环会发生改变,鼻黏膜的纤毛运动也会受到抑制,从而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增加鼻咽炎的发病风险。
炎热干燥的环境也不利于鼻黏膜的健康,干燥的空气会使鼻黏膜水分丢失过多,导致鼻黏膜干燥、脆弱,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引发鼻咽炎。在夏季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内,空气干燥,就可能增加鼻咽炎的发生几率。
(二)空气污染
1.有害气体
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可刺激鼻黏膜,损伤鼻黏膜的上皮细胞,破坏鼻黏膜的屏障功能。例如,在一些重工业城市或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环境中的地区,鼻咽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空气质量良好的地区。相关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二氧化硫浓度较高环境中的人群,鼻咽炎的患病率比正常环境中的人群高出2-3倍。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铅等有害物质也会对鼻黏膜造成损害。在交通繁忙的路段附近生活或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接触汽车尾气,鼻咽炎的发病风险增加。有调查显示,在交通流量大的路口附近居住的居民,鼻咽炎的发生率比远离路口的居民高约1.5倍。
三、个体因素
(一)年龄因素
1.儿童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鼻黏膜等防御结构相对薄弱。例如,婴幼儿的鼻纤毛运动功能较差,鼻黏膜血管丰富,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而且儿童在生活中往往接触人群较为密集的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所以儿童是鼻咽炎的高发人群之一。据统计,学龄前儿童每年发生鼻咽炎的次数可达6-8次甚至更多。
2.老年人
老年人的机体功能逐渐衰退,鼻黏膜萎缩,分泌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也减弱。例如,老年人的T淋巴细胞功能降低,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往往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鼻咽炎,而且病情相对较重,恢复时间也较长。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
吸烟会损害鼻黏膜的纤毛功能,使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从而影响鼻黏膜的自洁作用。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还会刺激鼻黏膜,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降低鼻黏膜的防御能力。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患鼻咽炎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长期吸烟的人,鼻咽部的炎症反复发作的几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
2.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例如,缺乏运动的人,其淋巴细胞的活性降低,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减弱。所以,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引发鼻咽炎。一般来说,每周运动时间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少于30分钟的人群,鼻咽炎的发病风险比经常运动的人群高约1.2-1.5倍。
3.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人体在劳累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例如,长期熬夜、过度工作等导致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鼻黏膜的防御机制受到影响,容易让病毒和细菌乘虚而入,引发鼻咽炎。有调查发现,经常熬夜加班的人群,鼻咽炎的发生率比作息规律人群高出2倍左右。
(三)基础疾病因素
1.过敏性疾病
患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鼻黏膜处于高反应状态,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发炎症。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长期处于水肿、充血状态,局部的免疫环境发生改变,当遇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时,更容易发生鼻咽炎。研究显示,过敏性鼻炎患者合并鼻咽炎的几率比无过敏性鼻炎人群高约3-4倍。
2.消化系统疾病
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胃酸反流至咽喉部,会刺激鼻咽喉部黏膜,导致黏膜炎症。胃食管反流物中的胃酸等物质可损伤鼻咽喉部的上皮组织,破坏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增加鼻咽炎的发病风险。有临床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鼻咽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约有40%-6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同时伴有鼻咽炎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