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病变,多与内分泌紊乱、炎症刺激相关,少数有恶变可能。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构成的突起状组织,可单个或多个存在,大小不一,小者仅几毫米,大者可超过2厘米,甚至突出宫颈口。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孕激素不足有关,导致子宫内膜局部持续增生,形成息肉;此外,慢性子宫内膜炎、宫腔操作、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也会增加发病风险。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异常,如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月经间期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等。
虽然子宫内膜息肉多为良性,但仍有2%-4%的恶变率,且随着年龄增长、绝经后出血等情况,恶变风险会升高。临床上,对于无症状的小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可观察随访,部分可能自行消失;对于有症状、体积较大或有恶变风险的息肉,需通过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避免漏诊恶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