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可通过胃-咽反流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因素、炎性介质扩散因素、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及特殊人群情况引发慢性咽炎,如胃黏膜炎症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使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Hp感染损伤胃黏膜并通过免疫等途径影响咽喉,炎性介质扩散致咽喉黏膜炎症,不良饮食、吸烟饮酒等加重病情,儿童因黏膜娇嫩等易发病,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等更易受影响。
一、胃-咽反流机制
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存在炎症病变,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其中包括胃的排空功能以及抗反流屏障功能。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能阻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但当慢性胃炎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时,胃内的酸性内容物就容易反流至食管,甚至到达咽喉部。胃内的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会刺激咽喉部黏膜,长期的刺激可引发慢性咽炎。例如,有研究通过食管24小时pH监测发现,部分慢性胃炎合并慢性咽炎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咽喉部受到反流物的频繁刺激是导致慢性咽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同时也可能参与慢性咽炎的发生。Hp在胃内定植后,可产生多种酶和毒素,损伤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而Hp感染还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免疫反应等途径影响咽喉部。Hp感染引发的全身免疫反应会导致咽喉部黏膜免疫功能紊乱,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进而引发慢性咽炎。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咽炎患者中Hp感染率往往高于普通人群,且清除Hp后部分患者的咽炎症状有所改善,这提示Hp感染在慢性胃炎导致慢性咽炎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炎性介质扩散因素
慢性胃炎时,胃内的炎症会使局部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这些炎性介质可通过神经反射或血液循环扩散至咽喉部。炎性介质的持续刺激会导致咽喉部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出现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慢性咽炎的病理改变。例如,炎症介质可以引起咽喉部黏膜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从而导致咽部不适、异物感、咳嗽等慢性咽炎的症状。
四、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饮食因素:慢性胃炎患者若仍保持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炎症,同时也会促进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加重对咽喉部的刺激。例如,经常食用过烫食物会损伤食管和咽喉部黏膜,在慢性胃炎基础上更容易诱发慢性咽炎。
吸烟饮酒因素: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加重慢性胃炎,同时烟雾和酒精都会对咽喉部黏膜造成直接刺激,增加慢性咽炎的发生风险。长期吸烟者和饮酒者中,慢性胃炎合并慢性咽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慢性胃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由于其咽喉部黏膜较为娇嫩,胃-咽反流对咽喉部的刺激更容易引发慢性咽炎。儿童的饮食习惯若不规律,如挑食、暴饮暴食等,会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生概率,进而可能导致慢性咽炎。家长应注意儿童的饮食调节,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风险,从而降低慢性咽炎的发生可能。
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本身就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等情况,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慢性胃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老年人咽喉部黏膜萎缩,抵抗力下降,在慢性胃炎基础上更易受反流物等因素影响发生慢性咽炎。老年人应注意定期体检,关注胃肠功能,避免食用加重胃肠负担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以减少慢性咽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