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胃溃疡即胃癌,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环境(饮食、吸烟)及癌前状态;临床表现早期不明显,进展期有腹痛、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梗阻等症状;诊断靠胃镜、X线钡餐、CT等;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预后与分期、病理等有关,早期诊断治疗关键,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一、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胃癌危险因素,它可引发慢性炎症,持续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变。
2.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与胃癌发病相关,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等,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3.环境因素
饮食:长期高盐饮食、食用腌制烟熏食品(其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会增加胃癌发生风险。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胃黏膜,影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胃癌发病几率。
4.癌前状态
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被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所替代,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反复损伤与修复,也可能逐渐恶变;胃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癌变倾向。
癌前病变:异型增生,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异常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恶变潜能。
二、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易被忽视。
2.进展期症状
腹痛:疼痛无明显规律,可为隐痛、胀痛或钝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
体重减轻:由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原因,患者可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
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
梗阻症状:如贲门胃底癌可出现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可引起幽门梗阻,表现为呕吐宿食等。
三、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胃内的充盈缺损、龛影等病变,但不如胃镜直观准确。
CT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侵犯胃壁的深度、有无胃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对肿瘤分期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胃癌可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中晚期胃癌根据病情可选择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等。
2.化疗: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术中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以杀灭残留癌细胞,也可用于晚期胃癌的姑息化疗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3.放疗:对于局部晚期胃癌,可采用放疗来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疼痛等症状。
4.靶向治疗:针对胃癌细胞特定的靶点进行治疗,如HER-2过表达的胃癌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但需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以选择合适的患者。
5.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是近年来胃癌治疗的新进展。
五、预后
胃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有关。早期胃癌若能及时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中晚期胃癌预后则较差。总体来说,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在诊断和治疗原则上基本遵循上述要点。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等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生活方式方面,倡导健康饮食,减少腌制烟熏食品摄入,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