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他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变应原超敏反应所致,发病与变应原相关,由Ⅰ型超敏反应介导。有不同人群特点,诊断依据症状、体征等,需与其他结膜炎鉴别。可通过避免接触变应原、保持眼部清洁预防,还可冷敷、脱离变应原环境等非药物干预。
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Ⅰ型超敏反应介导。当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引起结膜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症状:患者常表现为眼部奇痒,这是较为突出的症状,有时还可伴有异物感、灼热感、畏光、流泪等。在春季等变应原活跃的季节症状往往会加重。
体征:眼部检查可见结膜充血,睑结膜型患者睑结膜上有粗大的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角膜缘型患者角膜缘有灰黄色胶样结节;混合型则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表现。
不同人群的卡他性结膜炎特点
儿童
儿童患卡他性结膜炎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更频繁地揉眼。在体征方面,睑结膜的乳头可能更为明显。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变应原的反应可能相对更强烈。在生活方式上,儿童接触外界变应原的机会较多,如在户外活动时更容易接触到花粉等变应原,所以春季等季节儿童卡他性结膜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成人
成人患卡他性结膜炎时,症状相对儿童可能描述更清晰,如能明确表达眼部奇痒等症状。成人的生活方式多样,可能因工作环境等因素接触不同的变应原,例如长期处于有粉尘环境工作的成人,患卡他性结膜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患卡他性结膜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这些人群的机体本身处于一种过敏体质状态,更容易对变应原产生超敏反应。在治疗时需要更加注意对整体过敏状态的管理,避免接触已知的变应原。
卡他性结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奇痒、眼部不适等)、体征(结膜乳头、角膜缘胶样结节等)以及病史(接触变应原的情况、过敏史等)进行诊断。此外,还可以进行结膜刮片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主要为结膜充血、脓性分泌物等,与卡他性结膜炎的奇痒等症状不同。通过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等可与卡他性结膜炎鉴别。
病毒性结膜炎:常由病毒感染引起,除了结膜充血外,还可伴有角膜病变等,分泌物一般为水样,与卡他性结膜炎的表现有差异,通过病毒学检查等可进行鉴别。
卡他性结膜炎的预防与非药物干预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变应原:在变应原活跃的季节,如春季,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外出。外出时可佩戴太阳镜,以减少眼睛与变应原的接触。对于已知的变应原,如宠物毛发等,尽量避免接触宠物或者保持宠物的清洁卫生。
保持眼部清洁:定期清洁眼部,使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眼部,避免用手揉眼,因为揉眼可能会加重眼部的炎症反应。
非药物干预
冷敷:可以使用冷毛巾或冰袋对眼部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冷敷能够减轻眼部的充血和瘙痒症状,因为低温可以收缩血管,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
脱离变应原环境:如果能够明确变应原,立即脱离变应原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果是因为接触花粉导致的卡他性结膜炎,立即进入室内等无花粉环境,症状往往会逐渐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