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局限性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局部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等的病理改变,与年龄、性别关系不明确,生活方式及病史等有影响,有早期无症状、进展后活动气短等表现,靠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诊断,治疗针对病因对症支持,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肺部组织本身会逐渐出现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对于儿童来说相对较少见双肺局限性肺气肿,但如果儿童有先天性的局部气道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引发。老年人由于肺组织弹性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因一些局部因素导致局限性肺气肿。
性别方面: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性别差异会直接导致双肺局限性肺气肿的发生概率有明显不同,但在一些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情况下,可能因个体体质等差异有所不同表现。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等肺组织,若存在局部气道的不利因素,更容易诱发双肺局限性肺气肿。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肺部受到刺激,局部气道容易出现问题进而引发局限性肺气肿。
病史方面:有过局部肺部感染病史的人,感染可能导致局部气道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等,若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可能遗留局部气道狭窄等情况,后续容易发展为双肺局限性肺气肿;有过局部气道异物吸入病史的人,异物阻塞局部气道,也会引起局部肺泡的过度膨胀等改变,导致局限性肺气肿。
临床表现相关情况
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拍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活动后气短的情况,尤其是在进行一些体力活动时,因为局部肺气肿影响了肺的通气功能,导致氧气供应相对不足。如果局部肺气肿范围较大,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等非特异性症状,咳嗽多为间断性咳嗽,咳痰量一般不多。
体征表现:在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病变局部的胸廓活动度可能稍有下降,病变部位叩诊呈过清音,听诊时呼吸音可能会减弱等。
诊断相关内容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局部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相对稀疏等改变。胸部CT检查对于双肺局限性肺气肿的诊断更为敏感和准确,可以清晰地显示局部肺气肿的范围、程度以及是否伴有气道壁的破坏等情况,能够更精确地判断病变部位。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通气功能情况,虽然双肺局限性肺气肿是局部病变,但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通气功能异常指标改变,比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等指标可能会有轻度下降等情况,但需要结合局部的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
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由局部气道异物引起的,需要及时去除异物;如果是局部炎症导致的,需要根据炎症的性质等采取相应的抗炎等治疗措施。对于局限性肺气肿本身,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比如有气短症状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双肺局限性肺气肿需要格外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如果是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导致的,可能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等干预,但手术风险需要充分评估。同时要加强护理,避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加重病情。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双肺局限性肺气肿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情况。比如在使用一些呼吸系统药物时,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且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