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涵盖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作息)和心理调节;药物治疗有抑制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各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治疗谨慎选药等,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妊娠期女性优先非药物治疗且谨慎用药,哺乳期女性选药需对婴儿影响小。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糜烂情况。同时,要规律进食,避免过饥过饱。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调整也有差异,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摄入;老年人则要注意食物的软硬度,避免粗糙食物损伤胃黏膜。
作息方面: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长期熬夜可能会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和分泌功能,加重胃炎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作息需求不同,儿童通常需要较多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也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老年人作息时间相对较规律,早睡早起为宜。
2.心理调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要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如儿童可能因学习压力等产生情绪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成年人可能因工作压力大出现焦虑等情况,可寻求心理疏导等帮助。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和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可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糜烂部位的愈合。不同人群使用需考虑年龄因素,儿童一般不首选抑制胃酸分泌的强效药物,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情况,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2.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减轻胃酸和其他刺激物对胃黏膜的损伤。胃黏膜保护剂相对较为安全,但不同人群使用时也需注意,儿童使用需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3.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进行根除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和铋剂的四联疗法。但要注意不同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儿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需谨慎选择药物,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治疗更需谨慎,首先要排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殊情况,在药物选择上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大或有明显禁忌的药物。饮食上要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腹痛、呕吐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影响。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调整要更加细致,作息也要更加规律,注意保暖,因为寒冷可能会加重胃部不适。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时,药物选择需格外谨慎。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缓解症状。如果必须用药,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使用。
4.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用药也需谨慎,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在选择药物时,要咨询医生,选择对婴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同时密切观察婴儿用药后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