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疾病包括多种类型,病毒性肺炎多种病毒可引起,儿童高发;细菌性肺炎中肺炎链球菌肺炎起病急、可咳铁锈色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情重、有脓血痰;衣原体肺炎起病隐匿;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有全身及呼吸道症状;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中特发性肺纤维化多见于中老年,结节病可累及多器官;过敏性肺炎有明确过敏原接触史,脱离后症状可缓解。
一、病毒性肺炎
特点:多种病毒均可引起病毒性肺炎,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间质性改变等。实验室检查方面,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等可辅助诊断,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时,可通过免疫荧光法等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等。儿童是病毒性肺炎的高发人群,尤其在冬春季等病毒活跃季节更易发病,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有关。
二、细菌性肺炎
常见类型及特点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细菌性肺炎的常见类型。起病较急,常伴有高热、寒战、咳嗽、咳痰等症状,咳痰可呈铁锈色痰。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大叶性或小叶性浸润影等。通过痰培养等可发现肺炎链球菌。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感染,与机体抵抗力等因素有关。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情相对较严重,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脓血痰等是其较为典型的表现。影像学特点多样,可出现肺气囊、肺脓肿等改变。痰培养可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由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弱等原因,相对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引发肺炎。
三、衣原体肺炎
肺炎衣原体肺炎: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可有咳嗽、低热等表现。影像学改变多为单侧下叶浸润,少数为广泛双侧病变。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等,如补体结合试验等检测肺炎衣原体抗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等,儿童之间易相互传播。
四、肺结核
特点: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可有咳嗽、咳痰、咯血等。影像学上多呈多形态表现,如浸润、增殖、纤维化、钙化等病灶可同时存在,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等部位。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可辅助诊断。儿童和青少年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与免疫力相对低下等因素有关,且如果家庭成员中有肺结核患者,儿童感染风险会增加。
五、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干咳。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基底部和外周的网状阴影等。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等。儿童罕见特发性肺纤维化,主要发生在成人,与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结节病:可累及肺部等多个器官,肺部病变可表现为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浸润等。临床症状多样,可无症状或有咳嗽、气短等。影像学上有其特征性表现,如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呈“土豆状”等。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等,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活性增高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种族发病有一定差异。
六、过敏性肺炎
特点: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如接触有机粉尘等。起病可急可缓,急性期可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慢性期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浸润影等,在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可缓解,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复发。通过检测血清特异性IgE等可辅助诊断,儿童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可能因生活环境等因素而不同,如生活在有较多有机粉尘环境中的儿童更易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