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异物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针对不同病因有相应药物分类,不同特殊人群用药需注意,还可通过饮食调整和改善生活方式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如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避免过度用嗓、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戒烟戒酒等。
一、引起咽喉异物感的常见原因及相关药物分类
咽喉异物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慢性咽炎、咽喉部肿物、胃食管反流病等。针对不同病因的药物分类如下:
慢性咽炎相关药物
含漱液:常用的有复方硼砂含漱液,其主要成分硼砂有弱防腐作用,能减轻炎症水肿,缓解咽喉异物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可有效抑制口腔及咽喉部常见致病细菌,减少细菌感染相关的咽喉异物感。
含片:如西地碘含片,所含碘分子能直接卤化菌体蛋白质,杀菌力强,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杀灭作用,可减轻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喉异物感。地喹氯铵含片,能吸附于细菌的细胞壁,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代谢物外漏,阻碍其代谢而起到杀菌作用,缓解咽喉异物感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奥美拉唑,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系统而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反流对咽喉的刺激,从而缓解因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咽喉异物感。兰索拉唑也是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减少反流物对咽喉的损伤,减轻异物感。
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可增强食管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减少反流物对咽喉的刺激,缓解咽喉异物感。莫沙必利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从而改善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咽喉异物感。
二、需注意的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咽喉异物感时,应谨慎用药。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让儿童多喝温水,保持咽喉部湿润。如果必须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专用的安全性高的药物剂型,避免使用成人药物随意减量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等器官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错误用药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孕妇:孕妇出现咽喉异物感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先就医明确病因,对于一些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需避免使用。如质子泵抑制剂在孕妇中的使用需权衡利弊,一般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缓解方式,如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如果必须用药,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咽喉异物感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常合并心血管疾病,使用某些治疗咽喉异物感的药物时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使用多潘立酮时,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等,应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饮食调整: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咽喉异物感,都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烫、过冷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加重异物感。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粥、水果羹等,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橙子、菠菜等,有助于维持咽喉部黏膜的健康。
改善生活方式
避免过度用嗓:无论是长时间说话、唱歌还是大声喊叫等,都可能加重咽喉异物感,所以要注意合理用嗓,让咽喉得到充分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可使用加湿器等方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适宜范围(40%-60%),减少咽喉部的不适。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对咽喉部造成刺激,加重咽喉异物感,所以咽喉异物感患者应戒烟戒酒,减少对咽喉的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