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有多样症状表现,如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及精神方面表现;体征有呼吸、循环系统相关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液中D-二聚体等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异常;影像学上心电图、胸部X线、CTPA等有相应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在各表现上有差异需注意。
胸痛:也是常见症状,包括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胸膜炎性胸痛多因栓子刺激胸膜引起,疼痛可随呼吸加重;心绞痛样疼痛则是因为栓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年龄较大且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更易混淆,需仔细鉴别。
咯血: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一般是肺梗死灶累及支气管黏膜引起,老年患者血管弹性等因素可能影响咯血表现,需注意与其他咯血原因鉴别。
晕厥:可为急性肺栓塞的首发症状,多是由于栓塞导致心输出量骤降,脑供血不足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老年患者本身心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更易因心输出量急剧变化出现晕厥。
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患者可能因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出现这些精神方面的表现,不同性别患者可能因心理承受能力等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状态。
体征表现
呼吸系统体征:可出现呼吸频率增快,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或)细湿啰音,部分患者可伴有胸腔积液体征。不同年龄人群呼吸频率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呼吸频率相对更快,若出现呼吸频率异常增快需警惕;胸腔积液体征在不同年龄患者中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胸腔积液可能因胸廓发育等因素影响体征判断。
循环系统体征:常见心动过速,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发生急性肺栓塞时更易出现血压波动,且休克发生时病情往往较危急;年轻患者若出现心动过速等表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是否为急性肺栓塞引起。还可能有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P>A)等。
实验室检查相关表现
血液检查:血浆D-二聚体升高,但其特异性不高,很多情况均可导致其升高,如手术、创伤、感染等。各年龄人群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因生理特点其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若儿童D-二聚体升高需结合临床情况分析;另外,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等情况。
动脉血气分析: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不同年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正常动脉血氧分压相对较低,所以判断低氧血症标准与成人有差异,需注意。
影像学表现
心电图:可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典型表现为SQT(即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但这种典型表现较少见。不同年龄人群心电图基础不同,儿童心电图与成人有差异,分析时需考虑年龄因素。
胸部X线:可出现肺纹理减少或消失,局部肺野透亮度增加,也可出现肺浸润阴影等。不同年龄患者胸部X线表现可能因胸廓、肺部发育等不同而有差异,儿童胸部X线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但仍可提供一些线索。
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重要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CTPA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儿童相对更应谨慎考虑辐射影响。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典型表现为肺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或接近正常,呈不匹配现象。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该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壁运动幅度降低等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还可发现肺动脉高压等情况。儿童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