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拉肚子、想吐常见于急性胃肠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需一般处理(休息、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若症状严重(剧烈呕吐腹泻致脱水、胃痛剧烈持续不缓解、伴高热等)应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
1.急性胃肠炎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例如诺如病毒感染常引起集体性发病,在学校、家庭等聚集场所易传播,病毒侵袭胃肠道,导致胃肠黏膜炎症,出现胃痛、拉肚子、想吐症状。细菌感染多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有关,细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引起腹泻,同时影响胃肠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痛、恶心呕吐。不同年龄人群易感性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病毒或细菌引发急性胃肠炎;成年人若不注意饮食卫生也容易发病。
非感染因素:饮食不当,如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胃痛、拉肚子、想吐。比如大量食用辛辣食物后,胃肠黏膜受到刺激,分泌异常,出现上述症状。另外,腹部受凉也可引起胃肠痉挛,影响胃肠正常功能,导致不适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因饮食不当或受凉出现此类症状。
2.食物中毒
食用了被毒素污染的食物,如毒蘑菇、变质的海鲜等。以变质海鲜为例,海鲜变质后会产生组胺等毒素,人体食用后,毒素迅速作用于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出现胃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对毒素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摄入少量毒素可能就会出现较明显的症状,而成年人相对耐受能力稍强,但一旦中毒,症状也可能较为严重。有过敏体质的人食用某些易过敏食物导致的类似症状,本质上也可能与身体的异常免疫反应相关,但从食物中毒角度看,也是因为食用了不合适的食物引发胃肠不适。
3.胃肠型感冒
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等。病毒除了侵犯上呼吸道,还会累及胃肠道。病毒在胃肠道内繁殖,影响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同时引起胃肠黏膜的炎症,导致胃痛、拉肚子、想吐。这种情况在季节交替时较为常见,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病,儿童由于呼吸道和胃肠道的屏障功能较弱,更容易患上胃肠型感冒。
二、应对与建议
1.一般处理
休息: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上述症状,都需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让胃肠得到一定的恢复时间。对于儿童来说,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避免过度活动加重胃肠负担;成年人也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饮食调整:在症状较轻时,可适当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儿童的饮食更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可采用少量多次的进食方式;成年人如果症状缓解后,也应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但要避免暴饮暴食。
补充水分:拉肚子、想吐容易导致身体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儿童脱水风险相对较高,要密切关注其水分摄入情况,及时补充;成年人也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2.就医情况
如果症状严重,如剧烈呕吐、腹泻频繁导致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或胃痛剧烈难以忍受,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体温超过38.5℃)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儿童出现上述严重症状时,家长要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成年人也不能忽视严重的症状,应尽快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大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