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萎缩性胃炎在人群中有一定普遍性,其流行情况随年龄增长有变化,不同人群存在差异,年龄上老年人更易患,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致;性别差异不显著,特殊生理时期女性有影响;生活方式中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者风险高;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他胃部基础疾病人群易患。
一、总体流行情况
轻度萎缩性胃炎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胃镜检查人群中,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加,其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在40岁以上人群中,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在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占比较大。例如,一些大规模的胃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接受胃镜检查的人群里,轻度萎缩性胃炎约占萎缩性胃炎病例的相当一部分比例。
二、不同人群的差异情况
1.年龄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胃黏膜逐渐老化,胃的生理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到60岁以上,胃黏膜的萎缩相关病变发生率明显上升,轻度萎缩性胃炎在这部分人群中的检出率也会相应增加。
年轻人:虽然年轻人相对老年人发生重度萎缩性胃炎的概率较低,但在一些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年轻人群中,也可能出现轻度萎缩性胃炎。比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爱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的年轻人,胃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也会增加轻度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性别差异并不是非常显著,但在某些特定因素影响下可能会有一定体现。例如,在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感染Hp后发生轻度萎缩性胃炎的概率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差异不具有绝对的统计学显著性主导作用。不过,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胃黏膜的状态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轻度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情况,但这种影响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3.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规律人群:长期饮食不规律,如经常不吃早餐、饥一顿饱一顿等,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胃黏膜不能得到正常的修复和调节时机,容易导致胃黏膜萎缩,进而增加轻度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概率。例如,长期以快餐、方便面等为主要饮食的人群,其饮食中缺乏足够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胃黏膜的营养供应不足,更容易出现轻度萎缩性胃炎。
吸烟饮酒人群:吸烟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过量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发生轻度萎缩性胃炎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不饮酒的人群。研究表明,每天吸烟超过20支且饮酒量较大(如白酒每天饮用50ml以上)的人群,轻度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出数倍。
4.病史因素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Hp感染后会在胃内定植,引发慢性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会逐渐导致胃黏膜萎缩,其中很多感染者会经历从轻度萎缩性胃炎逐步发展的过程。据统计,约有相当比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不同程度的萎缩性胃炎,而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是比较早期的表现阶段。
有其他胃部基础疾病人群:例如有胃溃疡病史的人群,胃黏膜在溃疡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修复异常,容易导致胃黏膜萎缩,进而引发轻度萎缩性胃炎;有胃息肉病史的人群,在息肉切除等治疗后,胃黏膜的微环境发生改变,也可能增加轻度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