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保持室内适宜环境和良好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有局部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和减充血剂但需注意减充血剂使用时限;手术治疗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不同手术有相应风险;儿童和老年人治疗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要谨慎用药和评估手术,老年人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全面身体评估及术后护理。
一、一般治疗
1.环境因素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等设备,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对于儿童来说,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加重鼻腔不适,影响呼吸;而对于成年人,干燥环境也会使鼻腔黏膜更加敏感。有过敏史的人群尤其要注意室内环境,因为过敏原在干燥环境中更容易漂浮传播,诱发鼻炎发作。
避免接触污染空气、粉尘等刺激性物质。在污染严重的天气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鼻腔对有害颗粒的吸入。
2.生活方式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例如成年人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儿童则可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有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对鼻腔黏膜的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保暖,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感冒会加重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感冒后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会更加明显,导致鼻塞等症状加重。
二、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但对于儿童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疗程,因为儿童鼻腔黏膜较为娇嫩,长期或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对鼻腔黏膜产生一定影响。
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等,但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否则容易引起药物性鼻炎。儿童使用减充血剂更需严格控制,因为儿童鼻腔血管丰富,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鼻黏膜损伤等不良后果。
三、手术治疗
1.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适用于下鼻甲增生肥厚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部分下鼻甲组织,改善鼻腔通气。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鼻腔粘连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鼻腔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手术需更加谨慎评估,要充分考虑手术对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2.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下鼻甲黏膜进行消融,使下鼻甲体积缩小,改善通气。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但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在术后需要更密切的观察和护理,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更加关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的减充血剂等药物,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同时,在手术治疗方面,要充分权衡手术的利弊,只有在保守治疗完全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时才考虑手术,并且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如定期清理鼻腔分泌物等。
2.老年人
老年人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鼻用减充血剂时,要警惕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手术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