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阴道分泌物检查(常规、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B超、MRI)、诊断性刮宫,不同检查有各自特点及对不同年龄人群的操作要求等,可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炎。
一、妇科检查
1.妇科双合诊:医生通过阴道、腹部联合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情况。若存在子宫内膜炎,子宫可能有压痛,活动度可能欠佳等表现。不同年龄女性进行双合诊时操作需适度调整,比如青春期女性因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操作要轻柔谨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可进行该检查,无性生活史者一般采用直肠-腹部诊。
2.妇科三合诊:经阴道、直肠、腹部联合检查,能更清晰地了解后盆腔情况,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炎是否累及周围组织等有重要意义。同样要根据患者年龄等情况规范操作,如老年女性生殖器官萎缩,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会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略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白细胞计数变化可能更敏感,若白细胞明显升高结合临床症状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炎可能。一般来说,成年女性白细胞计数>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70%多提示有感染性炎症存在。
2.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发生时迅速升高,可辅助判断子宫内膜炎的炎症活动程度。其水平升高幅度与炎症严重程度通常呈正相关,比如CRP明显升高,结合临床症状更支持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三、阴道分泌物检查
1.阴道分泌物常规:通过检查阴道分泌物中清洁度、有无病原体等情况,若发现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等,提示可能存在炎症。不同年龄段女性阴道微环境略有不同,如青春期女性阴道内乳酸杆菌相对较少,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解读需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同时可进行病原体检测,如细菌培养、真菌涂片等,以明确是否有特定病原体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若培养出致病菌,对明确病因有重要价值。
2.阴道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测:若怀疑有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可进行此项检测。对于有不洁性生活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该项检查尤为重要,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后的表现可能不同,如青少年感染后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需仔细检查判断。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宫腔内情况等。子宫内膜炎时可能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不同年龄女性子宫B超表现有差异,孕期女性进行B超检查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情况,非孕期女性通过B超观察子宫附件情况,若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宫腔内有积液等情况,结合临床可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炎。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子宫内膜炎诊断有一定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及内膜情况,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多用于诊断不明确或需要更精准评估病情的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辐射等相关影响,儿童等特殊人群要谨慎评估检查必要性。
五、诊断性刮宫
1.目的:一方面可明确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如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等;另一方面还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对于一些急性子宫内膜炎有引流等作用。但诊断性刮宫是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年龄较大、有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的女性可能会考虑进行该检查,而青春期女性一般慎用,除非病情需要且充分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操作等,避免引起感染加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