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因素有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含环境中的理化刺激、紫外线照射,过敏因素中的变应性结膜炎和药物过敏,以及眼部疾病、全身疾病等引发。
病毒感染:腺病毒是引起病毒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水源或直接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传播。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流行性角结膜炎,多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也可引起结膜炎,常伴随肠道感染等症状出现。
衣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是导致沙眼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眼-手-眼的传播方式,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物品等传播。沙眼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为常见,儿童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且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就容易感染沙眼衣原体引发结膜炎。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沙眼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一些偏远地区仍有发生。
真菌感染:一般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真菌可从眼部外伤处侵入,或由全身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经血行播散至眼部结膜。例如,一些长期住院接受治疗且免疫力受损的患者,就可能发生真菌性结膜炎,但相对细菌、病毒感染来说,真菌性结膜炎的发生率较低。
非感染性因素
环境因素
理化刺激:长期暴露在风沙、烟尘环境中,或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工业废气、漂白粉、化妆品等,这些理化因素可刺激眼结膜,引起结膜炎。例如,在风沙大的地区生活或工作的人群,患结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从事化工行业且防护不当的人员,也容易因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而出现眼结膜的刺激症状。儿童在玩耍时若接触到一些刺激性的物质,如不当使用的化妆品等,也可能引发结膜炎。
紫外线照射:过度暴露在紫外线环境下,如长时间在雪地、沙滩等紫外线反射强烈的地方活动,可引起紫外线性结膜炎,又称为电光性眼炎(多发生在未佩戴合适防护眼镜的人群)。儿童如果在户外活动时没有做好眼部的防晒防护,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也可能受到伤害引发结膜炎。
过敏因素:
变应性结膜炎:当眼部接触到过敏原时,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某些食物等,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在过敏体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敏感,也容易成为过敏体质的高发人群。例如,春季是花粉传播的高峰期,花粉过敏者在这个季节就容易发生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出现眼部瘙痒、红肿等症状。
药物过敏:某些药物可引起眼部的过敏反应,导致结膜炎,如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局部使用的眼药水(如缩瞳剂等)。药物过敏引起的结膜炎通常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出现,有明确的用药史。儿童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他们的身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更容易发生药物过敏情况。
其他因素
眼部疾病:一些眼部疾病可继发结膜炎,如睑缘炎、泪囊炎、倒睫等。睑缘炎会导致睑缘部位的炎症蔓延至结膜,引起结膜炎;泪囊炎时,炎症可波及结膜;倒睫会刺激结膜,长期的刺激可引发结膜炎。儿童如果存在倒睫等眼部结构异常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容易反复发生结膜炎。
全身疾病:某些全身疾病也可能累及结膜引发结膜炎,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全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影响眼部结膜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对于患有此类全身疾病的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全身疾病的同时,关注眼部结膜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眼部对症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