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有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部分有喘息气急,早期多无明显体征,急性发作期可闻及干、湿啰音等;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痰液、肺功能、胸部X线、胸部CT等检查;诊断依据为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且连续2年以上,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疾病,不足3个月但有客观依据也可诊断,不同人群表现、检查及诊断需综合考虑各自特点。
一、临床表现
1.症状特点
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突出表现。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更早出现咳嗽症状,且咳嗽程度相对更重。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晨起较多,常因黏稠而不易咳出。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变为黏液脓性或黄色脓痰。部分患者咳痰情况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寒冷天气可能导致痰液分泌增加。
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有喘息和气急,喘息明显者可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可合并支气管哮喘。若伴有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喘息气急程度可能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在轻度活动后就出现明显气急。
2.体征表现:早期多无明显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不同性别患者体征差异不大,但病史较长的患者可能因病情进展出现更明显的肺部体征改变。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缓解期患者血常规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期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增高。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变化可能与成人不同,需结合具体年龄判断。
2.痰液检查:涂片可发现革兰阳性菌或阴性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通过痰液检查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为治疗提供依据。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的患者痰液性状可能有所不同,对痰液检查结果分析有一定影响。
3.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小于70%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预计值)小于8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人群,肺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的肺功能指标与成人差异较大,需要参考儿童特定的预计值范围。
4.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明显。胸部X线检查可帮助排除其他肺部疾病,不同病史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可能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5.胸部CT检查: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需要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时可考虑。胸部CT对于发现早期细微病变可能更敏感,不同年龄人群胸部CT表现也会因生理结构差异而有一定不同。
三、诊断标准
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可作出诊断。若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肺功能检查等)亦可诊断。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各自的特点,例如有长期职业粉尘接触史的人群需要重点排除尘肺等相关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