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慢阻肺需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通过药物(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康复治疗(呼吸及运动训练)、预防急性加重(避免危险因素、接种疫苗)等多方面综合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需注意相应事项,以改善肺功能、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
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重度慢阻肺患者需进行肺功能检查等评估病情,通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预计值)等指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同时要关注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急性加重次数等情况,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能更全面了解患者状况,比如FEV%预计值低于30%且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等情况时病情较重。
二、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
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等,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有研究显示其能增加FEV,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能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使支气管扩张,长期使用可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
2.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且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能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但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
三、氧疗
重度慢阻肺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需要进行长期氧疗。一般建议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使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或血氧饱和度(SaO)≥90%。长期氧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能减少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四、康复治疗
1.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减少呼气功耗;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有研究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呼吸康复训练,患者的FEV、呼吸困难评分等指标会得到改善。
2.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步行、上下楼梯、踏车等有氧运动。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运动强度应逐渐增加,以患者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
五、预防急性加重
1.避免危险因素:
戒烟是至关重要的,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的速率,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
避免接触空气污染,如雾霾、工业废气等,在污染严重的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2.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从而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次数。流感疫苗每年接种一次,肺炎球菌疫苗一般接种一次或根据情况加强接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重度慢阻肺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氧疗时要注意控制吸氧流量,避免氧中毒等不良反应。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确保安全有效。
2.儿童患者(虽然儿童患重度慢阻肺相对较少,但也需关注):儿童重度慢阻肺可能有其特殊病因,治疗时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氧疗时要注意吸氧装置的选择和氧浓度的控制,防止对儿童呼吸道等造成不良影响。康复训练要采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如游戏化的呼吸训练和运动训练,以提高儿童的依从性。
总之,重度慢阻肺的治疗需要综合评估病情,采取包括药物、氧疗、康复、预防急性加重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