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需从多方面护理治疗,包括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咳痰)、抗感染治疗(依病原菌选药,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营养支持(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不能自主进食者鼻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肺部体征)及针对基础疾病(脑出血相关处理)。儿童、老年等不同人群有相应特殊考虑。
一、加强呼吸道管理
1.定期翻身拍背:对于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一般每2小时左右翻身一次并进行拍背,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患者背部,这样可以促进患者肺部的痰液松动,利于痰液排出。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翻身拍背时更要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同样要轻柔操作,防止因用力不当导致肋骨骨折等情况。
2.鼓励有效咳嗽咳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训练。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先深吸气,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对于意识不清或无力咳嗽的患者,可以通过胸部叩击等辅助方法协助排痰。在生活方式方面,要提醒患者避免吸烟等不良习惯,因为吸烟会刺激呼吸道,加重痰液分泌和呼吸道痉挛,不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
二、抗感染治疗
1.根据病原菌选择药物:首先需要明确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检查来确定。如果是细菌感染,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抗生素的选择,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或禁忌的药物。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2.抗病毒治疗(若为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会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同样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进行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三、营养支持
1.保证充足营养摄入: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往往身体消耗较大,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能够正常进食的患者,要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等方式给予营养支持,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利于肺部感染的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阶段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满足生长发育和对抗感染的营养需求。对于老年患者,也要注重营养的均衡,可适当增加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食物的摄入。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体温方面,要注意体温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发热等感染加重的迹象。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体温变化可能更为迅速,要更加频繁地监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也能反映患者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身体的整体状况,血压的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循环情况。
2.肺部体征观察:观察患者肺部的体征变化,如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啰音等。如果肺部啰音增多等,提示肺部感染可能加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针对基础疾病的处理
1.脑出血的相关处理:对于脑出血患者,要根据其病情继续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因为脑出血本身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等,所以要积极处理脑出血相关情况,为肺部感染的治疗创造良好的基础。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脑出血的处理也有差异,儿童脑出血原因可能与先天发育等因素有关,处理时要更加谨慎,遵循儿科脑出血的治疗原则;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合并症等情况,在控制脑出血的同时避免加重肺部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