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积液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宫腔镜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了解一般信息与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包括腹部及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经腹部、经阴道)、MRI等;实验室检查涵盖血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妊娠相关检查;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明确病因。
一、病史采集
1.一般信息:了解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孕产史(是否有过妊娠、分娩等情况)、性生活情况等。例如,育龄期女性出现宫腔积液需考虑妊娠相关情况,如流产、宫外孕等;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宫腔积液则需关注内分泌等方面因素。
2.症状表现:询问患者是否有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如增多、异味等)、阴道流血等症状。不同病因引起的宫腔积液可能伴随不同的症状,如宫腔积脓患者多有腹痛伴发热、阴道脓性分泌物等表现;而宫腔粘连导致的宫腔积液可能有月经异常等表现。
二、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检查下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情况。如果存在明显的下腹部压痛等表现,提示可能有盆腔炎症等病变导致宫腔积液。
2.妇科检查:查看外阴、阴道情况,观察阴道是否有异常分泌物,宫颈是否有举痛、摇摆痛等。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质地以及附件区情况等。例如,子宫增大伴压痛可能与宫腔积血、积脓等有关,附件区增厚、压痛则可能提示盆腔炎症累及附件导致宫腔积液。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经腹部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子宫形态、宫腔内情况等。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宫腔内是否有液性暗区,测量积液的范围、深度等。一般来说,宫腔积液在超声下表现为宫腔内无回声区。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超声表现可能有差异,如青春期女性出现宫腔积液需排除处女膜闭锁等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经血潴留情况,超声下可发现宫腔及阴道内有扩张的液性暗区。
经阴道超声:相对于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分辨率更高,尤其适合肥胖患者、盆腔深部病变的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内积液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对于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超声可发现宫腔内粘连处的形态以及积液情况。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宫腔积液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当超声等检查不能明确病变性质时。MRI可以从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更准确地显示宫腔积液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鉴别宫腔内病变的性质,如判断是否有宫腔内肿瘤等情况导致的积液。但MRI检查相对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如果考虑有感染因素导致的宫腔积液,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应。例如,宫腔积脓患者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升高。
2.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了解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如发现有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有助于明确宫腔积液是否与感染相关。例如,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可找到线索细胞等特异性表现。
3.妊娠相关检查:对于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排除妊娠相关疾病导致的宫腔积液,如流产、宫外孕等。如果hCG阳性,还需进一步通过超声等检查明确妊娠部位等情况。
五、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积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明确宫腔积液的原因,如是否存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病变。在宫腔镜下可以直视宫腔内的形态、积液来源等,还可以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例如,对于原因不明的宫腔积液患者,宫腔镜检查往往能明确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