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绞痛需综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和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X线检查)来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况和腹部情况;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有无感染;粪便常规助于了解肠道有无炎症等;腹部超声可查腹部器官形态等有无器质性病变;X线平片可看肠管充气等情况,检查时要考虑宝宝因素,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选合适检查明确病因。
一、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观察
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情况。肠绞痛的宝宝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频繁哭闹等表现,面色可能正常或因哭闹而略显潮红等。通过对一般状况的观察,可以初步了解宝宝整体的健康状态与肠绞痛相关的外在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的宝宝,观察重点略有不同。新生儿期宝宝主要观察呼吸频率、有无异常哭闹的持续时间等;婴儿期宝宝则关注哭闹时的肢体动作等。
2.腹部检查
触诊腹部:轻柔地触摸宝宝的腹部,了解腹部是否有胀气、包块等情况。肠绞痛时宝宝腹部可能会有胀气,表现为腹部膨隆,触摸时宝宝可能因不适而哭闹加剧。要注意触摸的力度,避免用力过大引起宝宝更强烈的不适。对于小月龄宝宝,触诊时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宝宝的不适。
听诊肠鸣音:使用听诊器听诊宝宝的肠鸣音,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有一定的频率和节律。肠绞痛时肠鸣音可能会亢进或出现异常节律,但这一表现并非特异性的,需要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检查目的: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宝宝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如果宝宝肠绞痛是由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可能会出现异常。例如,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会相应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能升高。
对于不同年龄的宝宝,血常规的参考值略有差异。新生儿血常规参考值与婴幼儿及儿童有所不同,需要依据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参考范围来判断结果是否异常。
2.粪便常规
检查目的:了解宝宝粪便的性状、有无红细胞、白细胞等。如果宝宝肠绞痛伴有腹泻等症状,粪便常规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炎症、感染等情况。例如,肠道细菌感染时粪便中可能会出现较多白细胞、红细胞等;肠道寄生虫感染时可能会在粪便中找到相应的寄生虫卵等。
采集粪便时要注意采集新鲜的粪便,并且按照正确的采集方法进行,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小月龄宝宝,采集粪便可能需要使用合适的采集工具,避免污染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检查目的:腹部超声可以观察宝宝腹部器官的形态、结构,有无肠套叠等器质性病变。肠套叠是导致宝宝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腹部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肠套叠的肠管图像,如“同心圆”征等。对于怀疑有肠套叠等腹部器质性病变引起肠绞痛的宝宝,腹部超声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在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宝宝需要适当暴露腹部,对于小月龄宝宝可能需要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进行,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要注意超声检查的安全性,避免长时间过度检查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2.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以观察宝宝腹部的肠管充气情况等。对于怀疑有肠梗阻等情况导致肠绞痛的宝宝,腹部X线平片可能会显示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但X线检查有一定的辐射量,需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更要谨慎选择X线检查,除非病情需要。
宝宝肠绞痛的检查需要综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进行。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宝宝的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如果宝宝出现肠绞痛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