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部位在咽部,由多种原因引起,有咽部不适等症状,喉镜等检查可助诊,需与扁桃体炎等鉴别;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部位在气管和支气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咳嗽等症状,血常规等检查可助诊,需与支气管哮喘等鉴别。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可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长期吸烟、饮酒、接触有害化学气体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常见诱因,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用嗓人群(如教师、歌手等)相对更易患病。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气管和支气管。通常是由于感染(如病毒、细菌等)、吸烟、空气污染、过敏等因素导致,各年龄均可发病,一般也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相对更易罹患。
二、临床表现
慢性咽炎
症状:主要有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还可伴有轻微疼痛,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痰或仅有少量黏痰。症状可因过度用嗓、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因素加重。
体征: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增生,有时可见黏液分泌附着。
支气管炎
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以后逐渐有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尤其在急性发作期或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中较为明显。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秋冬季节或气温变化时易加重,病情迁延不愈可导致咳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肺部听到散在的干、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听到哮鸣音。
三、辅助检查
慢性咽炎
喉镜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有助于明确咽部病变情况。
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若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支气管炎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
胸部X线或CT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或病情较重者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等表现,有助于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
肺功能检查:在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中,可发现通气功能异常,如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最大呼气中期流速等指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协助判断是否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咽炎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如反复急性咽炎发作史、不良生活方式等)、临床表现(咽部不适及相关症状)和喉镜检查结果进行诊断。需排除咽部的器质性病变,如咽喉肿瘤等。
鉴别诊断:需与扁桃体炎、咽喉反流性疾病等鉴别。扁桃体炎多有扁桃体的红肿、疼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咽喉反流性疾病除有咽部不适外,常有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胃镜检查及24小时食管pH监测有助于鉴别。
支气管炎
诊断: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后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鉴别。支气管哮喘多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扩张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大量脓痰及反复咯血,胸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肺结核常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结核菌素试验、痰结核菌检查及胸部CT有助于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