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会引发多种症状,疼痛部位在上腹部,性质多样且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特点;消化系统还会出现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全身会有体重变化和乏力等表现。
一、疼痛症状
(一)疼痛部位
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通常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的位置。这是因为胃溃疡是发生在胃黏膜的溃疡性病变,病变部位受胃酸刺激等因素影响,疼痛会集中在相对应的上腹部区域。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感受略有差异,但基本定位在上腹部区域。例如,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为腹部不适,而成年女性可能更精准描述为剑突下偏左的疼痛。
(二)疼痛性质与规律
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等。其疼痛具有一定规律,多呈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特点。慢性是指病程较长,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周期性是指疼痛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解期也长短不一;节律性多表现为餐后痛,进食后0.5-1小时开始出现疼痛,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到下一次进餐后再重复出现这样的节律。这是因为进食后,食物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分泌增加,而溃疡部位受到胃酸的刺激,从而引发疼痛。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其疼痛节律可能会被打乱,更容易出现疼痛无规律等情况;有胃溃疡病史的人群,其疼痛规律可能会因病情变化或治疗等因素而改变。
二、消化系统其他症状
(一)反酸、嗳气
患者常出现反酸症状,即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口腔,感觉有酸味。同时,还可能伴有嗳气,表现为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发出声响。这是由于胃溃疡患者的胃功能受到影响,胃酸分泌紊乱,以及胃肠道蠕动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导致胃内气体和胃酸反流相关表现。例如,老年胃溃疡患者可能因胃肠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反酸、嗳气症状,且症状可能相对较顽固。
(二)恶心、呕吐
部分胃溃疡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一般在疼痛发作时可能伴随恶心,严重时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若呕吐频繁,可能会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儿童胃溃疡患者出现呕吐时需特别注意,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使其更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失衡,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而对于患有胃溃疡且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大量饮酒)的患者,呕吐可能会因酒精刺激等因素而加重。
(三)食欲减退
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胃部的溃疡性病变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排空,导致患者产生饱腹感,从而不愿进食。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表现有所不同,儿童胃溃疡患者可能表现为吃饭量明显减少,而成年患者可能是对以往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如长期高盐饮食、吸烟的胃溃疡患者,食欲减退可能会更为明显,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功能。
三、全身症状
(一)体重变化
长期胃溃疡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患者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且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导致体重逐渐减轻。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因疼痛等因素导致进食时有所顾忌,进而体重下降。而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胃溃疡患者,体重下降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其营养状况,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
(二)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这是由于胃溃疡导致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少量出血时不易被察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以及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患者出现乏力症状。老年胃溃疡患者本身身体机能减退,再加上胃溃疡带来的全身影响,乏力症状可能会更为突出。而患有胃溃疡且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乏力症状可能会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互交织,需要综合判断。



